
东方红4型内燃机车。(互联网图)
东方红4型液力传动内燃机车,由四方厂、戚墅堰厂、资阳厂共同研发和改进。最高速度100km/h,装车功率2 X 1654kW。共生产6台。
研发背景
东方红4型液力传动内燃机车最初于1965年由四方机车车辆工厂设计,1969年试制成第一台。车号为东方红4-4001。机车装用了四方厂所设计、气缸夹角为45°的16V200ZL型柴油机。
1968年由戚墅堰机车车辆工厂改进设计,1970年又试制成一台。车号为东方红4-0001。该车装用的是戚墅堰厂试制的气缸尺寸相同但气缸夹角为70°的16V200ZL-1型柴油机。
1971年,该型机车又由戚墅堰机车车辆工厂主持,在资阳内燃机车工厂、四方机车车辆工厂等单位的配合下进行了联合设计,对柴油机、液力传动及机车总体布置作了较大的改动,于1974年底制成一台。车号为东方红4-2001。
该车采用的是由大连热力机车研究所、四方机车车辆厂、资阳内燃机车厂、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兰州铁道学院等单位联合改进的,气缸夹角为45°的16V200ZL-2型柴油机。这台机车的柴油机通过了100小时连续运转试验和500小时耐久性试验。
东方红4-2001号机车在1974年7月通过了初步部级鉴定,机车先后连续进行了10万公里运行考验。
1976年资阳内燃机车工厂又重新进行了改进设计,並分别于1977、1979和1981年各制造了一台。车号东方红4-0002、0003、0004。
资阳内燃机车工厂改进设计的机车对柴油机进行了较小的改动,并按照国家标准规定将型号变更为16V200Z型。而传动装置及机车总体布置方面进行了较大的改动,取消了中间齿轮箱,改为由液力变速箱直接驱动车轴齿轮箱,简化了主传动系统,在液力传动箱中采用了新的液力变扭器,加大了轴承型号。
资阳内燃机车工厂制造的3台机车先后在遵义机务段和丰台机务段进行过运用试验。1984年后,有2台机车配属三棵树机务段正式运行。
技术性能(资阳厂版)
东方红4型机车,整备重量138t,轴重23t,轴式为C-C。构造速度100km/h,持续速度17.5km/h,起动牵引力45540kg,持续牵引力34800kg。

资阳厂生产的第一台东方红4型机车。(图/中车资阳)
车体为侧壁承载全焊结构。燃油箱吊装在机车正中下部,两侧为蓄电池,前后为总风缸。
机车上部由对称布置的两端司机室、两个传动冷却室和动力室组成。司机室内除I端装有手制动,II端装有外电源装置外,其余均相同。
在冷却室中装有传动装置及冷却辅助系统。液力变速箱装在主车架上,其输入轴通过万向轴与柴油机相连,而电机传动轴通过弹性联轴节及万向轴带动起动电机。散热器组呈V形布置在液力变速箱上方,在V形夹角中安置有两套偶合器及冷却风扇,分别供高温及中冷水系统冷却使用。液力变速箱一侧布置有液力传动工作油热交换器及液力制动热交换器,另一侧安装带网式滤芯的机油粗滤器及锡青铜粉末烧结滤芯的精滤器。
机车中部为动力室,内设两台柴油机及空气滤清器、燃油系统滤清器、燃油泵、起动机油泵、机油热交换器及管路等。机车采用16V200Z型柴油机,装车功率2 X 2250马力(2 X 1654kW)。
转向架为三轴、无导框、无心盘、无均衡梁的牵引拉杆式。,转向架中心距12070mm,转向架轴距1800+2100mm。液力变速箱的输出轴在第2、3及4、5车轴之间,並通过两根空间万向轴直接驱动车轴齿轮箱。
机车正中设置有预热锅炉,两台3W-1.6/9空气压缩机及分配阀等。在动力室与冷却室间壁上方,设有膨胀水箱。
第一
好啊,东方红系列算是全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