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陈志强/MontCristo
又是一年的六一儿童节,自从第一次的《忆童年,你与最爱的火车》刊发后,不少车迷都来问什么时候开始征集第二次,一晃四年过去了,第二期来了。
.
东风4-2557
喜欢车型:东风4B、韶山9G、东风11G、东风7B
京通铁路8km处的山脚下,家长拍下了我与铁路的第一张合影。那时常常在周末一早来此爬山看火车,甚至一度看厌了东风4B+22B车厢的经典组合。10多年后的2024年,经典组合早已消失在京通线,我也在此送走了北京最后的非空绿皮慢车。
新局新段
喜欢车型:DF4系、ND5、SS7系、SS8、SS9
新浪微博/B站 @新局新段、QQ 774255767
当火车的印象第一次留存在脑海中时,大概还未上学。零几年的济南,我坐在紫色自行车的后座上,长辈在前面蹬着车,带我去离家不远的济南3520铁路桥。彼时的3520桥东边仍然是一片未开荒的野地,我贴着京沪三线铁路的栏杆,看到韶山四拉着长长的货车呼啸而过。我和家人一起数着六十多节的货车皮,看着地面上的钢轨在车轮间起起落落。二厂专用线扳道房的老师儿看着我们笑。他搬出马扎子,带我到扳道房里坐下,我看着近在咫尺的列车呼啸,一看就是一上午。后来,这里改造成了健身广场,高铁线路在京沪铁路一旁拔地而起,高大的隔音板立起来,似是我与童年的分隔线。
2010年1月,我和家人一起参观了济南机务段,十五年前的段区画面至今如昨。彼时的京沪线电气化不满四年,和谐型仍未普及客运,济南机务段俨然是一片内燃机的海洋。应接不暇的济局济段、上局沪段、京局津段DF11环绕在四周,渺小的我仅能靠仰视观摩这些钢铁巨兽。在旧照片里,我看到了济局青段的DF11-0170号机车,它至今仍然在青岛运用;上局沪段DF11-0404号车,彼时它的电化标志仍然是经典的沪段竖版样式;那趟旅程的重头戏,绝对是那台停靠在机务段中央的亮橙色电力机车,那是济局济段的SS7E-0032号机车,我初见便被它的流线型外观与鲜艳的涂装吸引了。遗憾的是,那是我与济南局SS7E型机车的最后一面。
Coo-FISH
喜欢车型:HXD1、SS3、SS4
QQ 1300921892
在我读二年级以前,我住在一个没有铁路小镇中。直到2011年的夏天,举家搬迁,来到了一个被成渝铁路穿城而过的县城,从那时开始,我的与火车的故事就开始了。时常能在家中听到火车的鸣笛声,也时常在放学后急忙做完作业跑到铁路旁吹着晚风。周末休闲的时光,我不常去电脑房玩当时火热的“CF”,而是骑上一辆“凤凰”牌自行车,跑到火车站,静静地注视着那奔跑的巨龙…看着铁路的延伸、列车的飞驰,童年的我的脑海中总是浮现着一些奇怪的问题:铁路的终点是哪里?成渝铁路的终点就只是“渝”吗?列车的目的地是哪里?为什么要将车里的货物运到那里去?那里的人用着随火车运去的物品,也会联想到它曾经路上的颠簸吗?他们也会想起这些铁路工作人员的辛苦吗?我以后也会成为铁路上的一员,通过无怨无悔的工作,把人们的需要品送到他们手中吗?
第一次坐火车我已经无法记清是两岁还是三岁了,很早的时候坐火车我们需要从小镇乘坐数小时的班车才能抵达县城里的火车站。图片是我来到县城后、也是有记忆的第一次坐火车的场景。(题图)2012年夏天,我们乘坐着K1273次列车前往昭通,图片拍摄的是我坐在硬卧车厢里,怀里是我父母同事的孩子,我们一同前往云南旅游。时光荏苒,K1273次列车历经了暴雨停运、缩短区间等等,最终在疫情期间彻底消失在了运行图上。
Ariake
山西大同
喜欢车型:8K、SS9G、DF11G
微信:RW19K553316、新浪微博 @丰台的8K
和众多喜欢火车的孩子一样,小时候的家门口就在北同蒲线旁,8K货列与DF4B客车勾勒出人生最初的铁路记忆。在那个管理并不严格的年代,五岁的我有幸第一次登上法国橙的司机室,手握调速手轮,年幼的时光里过了一把大陣的瘾。
法国橙早已远去,一张张旧照片承载着我与他们最初相会的记忆,以至于成为了我沿用至今的网名。铁轨上的旅程不会结束,思念也永远不会消失。
陇海特快车/梁瑞汀
喜欢车型:SS3、SS7C、SS7E
QQ微信同号:2728663176
已经不记得具体是什么时候或因什么契机喜欢上火车,仿佛对火车的喜爱是天生一般,对火车的喜爱贯穿我所有的年龄段,若要单独拎出来一段和火车有关的记忆倒十分困难,无论是孩童时期家人陪我去火车站或者天桥看火车、长大后接触同好团体后相约去各个地方运转拍车,亦或是求学时期时想去看火车时家人的阻挠,回首望去都是很难忘和宝贵的人生经历,我时常在想如若没有“火车”这个爱好,我的人生定会是完全截然不同的模样,也定无现在这般精彩,火车以及因火车而结识的伙伴们,是我人生中弥足珍贵的组成部分。
8K100treejie
喜欢车型:8K、SS4、ND5
新浪微博 @8k-100、小红书:8K100treejie
具体第一次见到火车的场景已经模糊不清,隐约记得儿时曾乘坐刚开通的京津城际,见过丰双线的SS1。不过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丰沙线的8K了,童年时经常待在养三或三家店水库看着那一道道橙色的身影穿梭在铁道线上。如今,这张照片上的8K与养三站都已消逝在时光的长河中,只剩这张照片承载着我零散却珍贵的童年记忆。摄于2012年。
王烨帆
喜欢车型:DF11、SS4G、SS8
新浪微博 @郑局郑客_Z146
出生在深圳西站旁,家离平南铁路很近,从小的生活里处处有火车的回忆,不记得第一次见到火车是什么时候了,从记事起就很喜欢火车。

2005年夏,摄于宝成线略阳折返段,这算是人生中和火车的第一张合照。
SS7D-0027
新浪微博 @SS7D-0027
从小在宝成线略阳站铁路片区长大,从记事之前就开始与火车为伴,整个童年中最开心也最无忧无虑的时光就是在略阳站和折返段看火车。小时候对火车的印象就是宝鸡蓝和韶6B、韶7D,现如今绝大部分伴我长大的火车都只存活在记忆中了。
我会好好享受和火车相处的每一个瞬间,尽可能的记录更多的影象,这样留下任何遗憾可能会少一些。
亚瑟arthur
北京
喜欢车型:25T+东风11G
手机微信相同 15711013411
我算是生在铁路上的孩子,出生在北京世纪坛医院(原北京铁路总院),生活在北京站车辆段,父母皆是铁路局员工。这应该是我人生第一次坐火车,当时我才5个月大,母亲带着我从北京站坐着当时的铁路职工通勤车回房山奶奶家。至今我仍然怀念能打开窗户、没有空调、烧着锅炉的绿皮车。在火车迷心中,那应该是后来任何现代化车型都无法替代的感觉。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遗传,我的孩子居然跟我有着同样的感觉,能坐绿皮,不坐高铁。宁愿坐两天两宿软卧,也不愿意坐飞机从三亚飞回北京。每到周末都要各处看火车,压铁轨,我们甚至为了体验,会用一上午的时间坐车在北京和周边比较近的城市之间打个来回。
儿子问我:爸爸你说我为什么喜欢火车啊?
我说:因为我也喜欢。
儿子又问:爸爸,你怎么知道我想看什么火车啊?
我回答说:因为我是你爸爸呀!

照片摄于1995年7月。

照片摄于2001年5月7日。
独孤未明
喜欢车型:SS8、SS9G、CRH1A-A、CR400系
B站、新浪微博:@独孤未明
我第一次看见火车大概是2-3岁,当时我外婆家就住在离铁路不远的地方,每当远远听到火车鸣笛声,我就会情不自禁的跑到阳台去眺望,看着那飞驰在铁道上的神奇机器。第一次坐火车大概在3岁,那时跟家里人下广州省亲,记得当时我是被父亲从车窗塞进去的,时隔多年仍记忆犹新。只可惜由于当年拍照成本高,而且火车站人多杂乱,因此家人没有在火车站或者铁路边拍合照纪念的习惯。
直到1995年的暑假,已上小学的我在游览深圳的“世界之窗”主题公园时,家里人才帮我拍下一张和景区内的火车的合照。尽管我身后的机车已然成了景区展品,却是我和火车的第一张合照。
后来,2001年五一节,我随家人游览江西和浙江,最后从温州返程时乘坐了当时新开的金温车(当时车次好像是2467次,温州-广州的K325次前身),新颖的硬卧包厢让我感到十分兴奋,父亲也为我拍下了第一张我与真火车的合照。(图二)
如果说我小时候遗憾的是什么,那可能就是我没能和最喜爱的“丹霞号”列车合照,尤其是那一抹天蓝色的YZ22空调车,那趟我一放假就心心念念要坐的车,令我兴奋到睡不着的蓝色列车,如今回想起来,终究是错付了。但我的热爱不会改变,时至今日,我依旧用手中的镜头记录铁路文化与我和朋友们的铁路旅行。

照片摄于2006年7月。
47路37826
喜欢车型:SS9
最早存在于记忆中的火车大概就是绿色的DF4B牵引绿皮车了吧,毕竟第一次坐火车就是怀段4B牵引的2189次,绿色的车头挂着长长的25B车厢停靠在北京南站1站台的景象一直停留在记忆里,没有丝毫变化。后来第一次和火车合影居然也是绿色的DF4B,也不算是巧合吧,毕竟当时全路DF4B都很多,被友好的大伡邀请上去坐坐也不是啥稀罕事儿。有幸见证过那个美好的年代

陈志强
喜欢车型:东风4
微信:DF4-2610
小时候,父亲陪我走铁路去上学,他教导我火车来时要躲到排水渠里,否则火车的“吸力”会将我吸入车轮下。那时矮小的我只有抬头才能看到轰鸣的火车,加上风笛的压迫感,我只能背过身子捂紧耳朵,和火车擦肩而过都如同死里逃生般,那时对火车印象深刻的是橘漆上的“东风”二字;
上大学后,寒暑假经常坐火车来回,每当乘坐的火车即将路过家门口时,给爸妈接上视频,我看着家的方向激动的喊道:“来了来了”,电话那端也很快传来风笛声。之后我常在家边的铁路边散步,想认真看看陪伴长大的“老朋友”,我也得知了这条铁路名字——洛湛铁路;
工作以后奔波于湖南和广东,对火车的特殊感情使我结识了许多相同爱好的朋友,我也有机会拿起相机去创作;多少次怀揣着激动的心情去旅行,过程中看了很多火车,拍了很多照片,最念念不忘的还是家门口的那条铁路

照片摄于2013年。
雷紫晨
喜欢车型:SS7C、SS3、DF4B
QQ 1182469698
我对火车最早的印象来源于我的父亲,他是一名火车司机,后来我和我妈妈经常去给他送饭,他也会带我去看机务段整备线上停的火车,第一次登上机车驾驶室的是韶山三型电力机车,只记得车上声音很大,很震撼。

DF4C-4405
喜欢车型:DF4B、DF4C、DF11G
微信:13253173013
小的时候家就住在离承德站不远的地方,每次听见火车声就非常高兴,吵着要家长带着去看火车,自此便与火车结下了缘分。

照片摄于2012年8月23日。

照片摄于2012年8月23日。
DF4C-5014(张中国)
喜欢车型:DF4系列、SS9、SS4系列、8K
新浪微博 @DF4C-5014
我的姥爷曾是一名负责修理火车的机车钳工,在我小的时候,父母工作很忙,便在一段时间把我安排和姥姥姥爷一起生活,我在那里上了幼儿园,恰逢姥姥家离京沪铁路不远,每当放学时姥爷接我回家便会带我去看看火车,每过一趟车都会跟我讲这是什么型号的机车,拉的是什么。
2012年8月,一次偶然的机会,姥爷带我前往了他年轻时工作过的机务段——太原机务段灵丘运用车间(原称北京铁路局灵邱内燃段),段内那群东风4们经典而又朴实的身影着实震撼到了我幼小的心灵。而今,随着这些“老旧内燃机”的逐步淘汰,那些经典而又朴实的东风4们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成为了历史,走南闯北的事情就交给年轻的后辈们去干吧……
李子腾
河南洛阳
喜欢车型:6K、ND2
新浪微博:@带上蛋包去旅行,小红书/B站:Neillzt
2008年冬天的寒假,我和我父亲春节回湖南的爷爷家,那时候爷爷家刚从株洲搬到了长沙,我便让我父亲带着我去长沙机务段拍下了这些与ND2,ND3的合影,印象中也是我最后一次看到这些车。儿时的我过年和暑假总是想回到爷爷家,并且每天只想做的事就是去株洲家旁边的纺织路道口或者株洲机务段看火车,一看就是一白天,乐此不疲。现在当我回到株洲或者长沙时,仍然还是会去家旁边的小时候的看车点去看看。有时我也会拉着我媳妇去,告诉她这就是我“追火车”起源的地方。如今,这些iND2有的已经回到了他的家-罗马尼亚,而我也在也来到了欧洲工作学习,希望有朝一日还能再次和他们合影。

照片摄于2004年秋天。
冬雨阳
喜欢车型:SS3
爷爷带着我去铁路边上看火车,火车来的时候动静很大,况且况且呜~~,况且况且。
一条黄花鱼🐟
喜欢车型:来着不拒(因为热爱)
15735364619
铁路的自备机车的合影,如今这台机车已经报废,这张照片已经是十多年前了。你在玩什么游戏?你在玩什么游戏呢?这是我大班的时候与我的家乡当地的一条地方。

Nozomi_Li
喜欢车型: DF4D
新浪微博 @Nozomi_Li、QQ 2918623867
据说从3岁开始(2007),姥爷就经常带着我去泰山站附近看火车,当时那里与一站台只有一个栅栏门之隔。ND5、DF4C、SS4G货列频繁驶过,从他口中,我第一次了解了火车车钩的原理。最有趣的记忆,是被停在面前的DF4B橘子的鸣笛吓了一大跳。
2010年,京沪高铁开通之际,彼时的“泰安站”还计划叫“泰山西站”。姥爷带着我从泰安站北边上线,沿着铁轨一直走到了站里。没多久京沪高全线通车,再次去参观时,姥爷看我恋恋不舍的样子,当即决定买票带我体验了泰安~济南西的区间。和几年前体验过的既有线动车组完全不一样,当时的激动之情难以言表。
2013年,和家人第一次乘坐京沪高铁回老家。在乘坐D字头CRH2系的到达蚌埠南站,换乘当时的上局CRH380A-6033抵达淮南东站后,姥爷为我拍下了这张照片(图一,2013年10月摄)。我与火车的合影并不多,如今这也算“绝版照片”了吧。
2014年,姥爷给了我一台松下的DV。正是这台DV,帮我留下了“刷绿”前最后的一些回忆(图二,2013年11月摄),包括但不限于SS9G的K45次、DF11牵引的T159次……同年怀着对铁博的向往,父亲带我乘坐K102次前往北京,在乘坐T31次临走之际,一台DF10F牵引6452次从窗外缓缓划过。当时那些稀松平常如今已成遗憾。
没有姥爷的启蒙与家人的全力支持,我与火车的故事不会走到今天。

照片摄于2012年5月7日。

照片摄于2012年5月7日。
京广&陇海~青春同行
喜欢车型:SS8
微信:Trsa20000422
小时候,家住北京西南部的我每到周末都会来到郊区的铁路旁玩耍。
正沉浸在玩闹中时,一阵“哐当哐当”的声音隐隐传来,好似从大地深处传来的神秘鼓点。我停下手中动作,循声望去,只见远方一缕淡淡的烟雾升起,紧接着,一个庞大的蓝色身影缓缓出现。
是火车!那辆标着“DF4C0012”的火车,带着一股不容小觑的气势朝我驶来。车轮有节奏地滚动,发出刺耳的声响。我站在路边,脚下的土地似乎都随着火车的靠近而微微颤动。
火车经过车站短暂停留,继续踏上了它的旅程,直到火车远去,那“哐当”声渐渐消失在空气中,我才缓过神来,可心中久久不能平静。那一次与火车的相遇,就像一颗石子投入我童年的心湖,泛起层层涟漪,成为我日后时常回味的珍贵记忆。在那之后,铁路便成为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Vkskd
喜欢车型: 老东风、DF4、DF5、DF11、DF11G、SS1、SS3、SS8、ND5、6/8K、HXD1D、FXSY、CRH380A、500系(JR)
B站:Vkskd、微信:SZCJK1234
关于从小就喜欢火车这件事,到了现在依然感觉是先天注定的。和许多在铁路旁长大的孩子一样,本人童年时期因家人工作原因,有一段时间住在四川内江的白马电厂厂线旁。得益于家里的窗台能够看到正线股道,只要听见火车鸣笛,便会停下手中所有的事,一路飞奔到厨房的窗台俯视经过的火车。从记忆伊始,让我第一次对火车产生印象的机车一定是DF5和煤炭敞车的组合。每当听到不一样的鸣笛声,我也会特别兴奋,因为那代表着这里来了平时不常见的火车头。每次进城看到内宜线,成渝线和来往的SS1和SS3时;或在乘坐列车听着那有规律的金属撞击声时,就会不自觉好奇“铁路”究竟通向哪个遥远的地方,它们会在哪里分开,又会在哪里相遇。
大约自2005年起,我便在深圳上幼儿园和小学。家人们都支持着我对火车的爱好:母亲会在我成绩好时奖励我TOMY系列(日车)玩具,而父亲会在有空时开车带我去东门看火车。我便有幸在童年时见证了广九线的黄金时期——也是中国铁路的黄金时期,当时也能亲身感受到铁路文化发展欣欣向荣的氛围(印象中就有非人团队参与发行的《火车人》杂志)。
有一天,父亲依托关系顺利带我进入了深圳机务段参观,并在DF11机车旁和机车内分别拍摄了一些照片。那时看着没见过的DF12、KTT和新上任的CRH1驶过,兴奋的心情是难以言表的。2015年初中时期,父亲不幸病故,唯一一次托梦也是和曾经一样,静静地陪我在清水河看广深线来往的列车。而随着父亲一同远去的,便是中国铁路那再也回不去的黄金时代。
Tomato163
喜欢车型:SS8、HXD3D
B站:Tomato163
对于生在广州家在东北的我来说,每次回老家都是一趟“长途跋涉”,虽然对于记忆中车次车型那些信息模模糊糊,但是总是清晰的记得列车到达北京站之后需要换挂和换向,会有半个小时的停车时间,家里人在这时候都会下车给我拍照留念,于是就留下了这一张左边是沈局原色25T右边是京局DF11牵引的“真绿皮”的影像记录。说到这短短的30分钟,北京车站喧嚣着各种叫卖的声音,印象最深的就是站台上卖煎饼的摊子,可能是路途漫长,车上的乘客早已吃腻了泡面的味道,看到热气腾腾的煎饼摊,找到了属于北方人的“归属感”,车门一开便都蜂拥而至去抢购煎饼,当时还没有电子支付,摊主忙的脚打后脑勺的时候都顾不过来谁先谁后,因此在下车前,家人总会塞给我一张20元的人民币,让我一起去跟着“抢”,随着时代的进步,这样的场景变得越来越弥足珍贵,这些回忆,现在想来真是值得反复回味。
丰机勤车段
喜欢车型:都挺喜欢
没记错的话,这应该是2016年暑假拍的,当时和家长去合肥乘坐的直特。我还记得那会儿晚上九点多北京站发车,已经很晚了,就是激动地睡不着觉(当时我是补票上车,和母亲睡一块儿,她很累,我不想去打扰她休息)所以这车一直跑到早上我一直是没合眼,也不犯困,父母要求我睡一会儿我也不太想睡。到了合肥前,我已经准备跑出去和“大机车”合影,激动地不得了,到站后家长和我拍下了这几张珍贵的照片。
回程的时候也是大直特,安排在一站台,我记得当时排在第一个,开始检票后我还挺着急,家长刷完我就冲出去了。跑半道栽倒了,我当时也没觉得疼可能是,爬起来继续跑了,然后因为着急跑反了,从机后一位又跑回应该乘坐的列尾一位。这次比较老实,在外边玩有点累,上车洗漱后就躺下休息了,当时车还没到六安。醒来之后车在北京九(当时不懂),列尾玻璃能看到后面状况,我一直看见列尾有一列车在后边追,我都能看见前脸,给我弄的可着急,我挺害怕后面车追上来。中间在一小站停车,没有站台,避让了一列车就又开了。
嗯,现在是高中生了,马上又面临着高考。越来越感觉不到以前追车的快乐了,现在也不怎么出去拍火车,就是感觉那种缺失感只能用小时候的记忆来弥补。

照片拍摄于2015年,钦州站。
虎君
按照家里人的说法。童年的我,总是经常的无缘无故的喜欢哭闹。家里人用尽了各种常规方式,效果也不是很理想,一直对于这个问题束手无策。
直到有一次在我哭闹的的时候,家里老人灵机一动带我去了一次铁路边看火车。也就是当时的湘桂线南宁785公里道口。依稀记得,那时候看的第一趟列车,是一个红色火车头,拉着一列红皮列车。(DF4D+25G 后期考古应该是1557次)
第一次看到列车通过的场景,我便震撼到了。火车通过时,上一秒还在哭闹的我瞬间安静下来。就在那静静的看着列车呼啸而过。
从那次以后,我便经常要求家里人带我去看火车。从南宁市区的几个道口,到邕江铁桥,再到买站台票进南宁站,每个地方都尝试去过。
再到后来,就慢慢喜欢上了。

照片摄于2012年7月。
济局元段
喜欢车型:SS8、SS9、SS7D、HXD1D、DF11
QQ微信同号1625258873,微博@济局元段12138
我家距离铁路不算近,家里也没有人在铁路上工作,按理来说我本应与铁路无缘。但我2岁时的一次“机缘巧合”改变了一切——那时的我非常活泼好动,有一次爸妈开车带我出游,我照常在后座蹦跶吵闹,正当他们日常感到无奈之时,汽车正好路过济南经十路下穿京沪三四线的涵洞,一列火车正行驶在京沪IV线上。据爸妈所说,“当时我立刻就安静了,目不转睛地盯着火车”。这使得爸妈大喜过望——终于找到能让我安静下来的活动啦!他们当即停下车,带我来到上方的铁路旁看火车,一看就是一下午…
于是在之后的数年内,尽管这里距离我家有5km远,爸妈还是经常带我来这个地方看火车(图1这个地方)。当时的京沪三四线最多的就是DF11+红色25G/蓝色25K的列车,“蓝色机车头”“蓝皮车”“红皮车”也就深深烙印在了我的脑海之中…
那几年,爸妈还经常带我去青岛玩。有一次在青岛时(大致是2008年),爸妈想着带我看看青岛的火车,于是我们开车沿着胶济线寻找,来到了位于青岛四方的胶济线边。不多时,一台火红色的电力机车牵引崭新的红色机供25G通过——是济局济段的SS7E!老爹用相机记录下了济局济段SS7E-0125牵引旅客列车驶过的视频,以及济局济段SS7E-0032回库的照片。当十余年后的我在老爹整理好的整整齐齐的光盘堆(记录了家里十几年来的照片、视频、文件、资料)中发现了这些照片和视频时,不禁既惊讶又感动,久远的记忆随着时光流逝而逐渐模糊,精心保存的照片和视频又拂去回忆之上的灰尘,让它重新变得明亮而发光…2019年我到访中卫时,在中卫折返段见到了“阔别已久”的SS7E-0032机车。跨越十余载再相逢,也是多少有些感慨在其中的。
第六次大提速后,胶济线济南-青岛间开行了全国首批D字头动车组列车。那时候大家都觉得新鲜,看起来很高级。印象最深的一次就是有次坐动车去青岛,我当时身高大概是118-119cm,虽然距离儿童半票线只有“一步之遥”,不过毕竟还没到120cm,所以爹妈没给我买票。乘务员来查票时,因为肉眼判断不出我到底有没有超120cm,于是把我“请”到动车连接处量身高。谁曾想,搞笑的一幕发生了——当小小的我听说爸妈因为我没到120cm所以没给我买票时,瞬间“勃然大怒”,感觉自己“受到了轻视”,于是拼命踮脚尖、向上蹦跶以证明自己“超过了120cm,有资格买票”…看着我认真努力地蹦跶的样子,爸妈和乘务员都被逗得忍不住笑了…现在想想,可能小孩子脑回路中的很多想法,的确是成人天差地别,哈哈哈~
2011年6月底,京沪高铁开通。爸妈也在开通后的第一个月就带我坐高铁去了北京。高铁列车以310km/h的速度平稳飞驰,窗外景物飞快掠过,列车很快就到达了北京南站。老爹说,这高铁就是不一样,又快又稳,好像在地上飞行一样…
再次回想起小时候与铁路的点点滴滴,虽然缘起意外,但都是些美好的回忆——不仅是于火车与铁路,更是那段在父母关心呵护下无忧无虑成长的童年岁月啊。
不信东风唤不回
喜欢车型:东风、韶山系所有车型
微信:SS8-0935、所有社交媒体:不信东风唤不回
列车很长,长到足足有好几百米;列车很短,短到装不下我的整个童年。列车很快,快到从我身旁呼啸而过;列车很慢,慢到追不上时代的变化。自从小时候第一次看到火车,就对火车产生了由衷的热爱。那时只要一有闲暇的时光,父母便会带我来到京广线高碑店站的天桥上看火车,对曾经五颜六色的火车印象非常深刻。如今,时光荏苒,高碑店站的天桥拆了,那些有意思的车也早都消失不见了。而现在能做的,就是抓起手中的相机,记录下这些正在逐渐消失的美好,正可谓“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照片拍摄于2012年。
BG5VZG
喜欢车型:SS8 DF4
QQ/微信1526206835
儿时父亲常带我去看火车,我与火车无意间结缘。未曾想这份缘竟成了陪伴我最久的爱好和心底最深的羁绊。
Schnuffel-Terry
喜欢车型:俄罗斯铁路蒸汽机车Ea-3113
QQ 2509117324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蒸汽机车,蒸汽机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物,现在仍有能够在路轨上运行的蒸汽巨人,实在是让人震撼。照片摄于2025年2月16日,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

照片摄于武威南机务段货运机车整备车间。

照片摄于武威南机务段货运机车整备车间。
景海栋
甘肃武威
喜欢车型:东风4、东风11、东风11G、韶山3B、韶山4G、韶山7E、韶山7C、和谐电1
QQ与微信同号:2945260630
故事要从姥爷说起。在我很小的时候,姥爷就常骑摩托车带我到铁路沿线看火车。久而久之,我也渐渐迷上了火车。老家附近横穿河西走廊的兰新铁路,是我与火车初遇的地方。至今我还记得第一次看见火车的情景:双机韶山3型机车牵引着货列,穿越河西走廊,往新疆方向行驶。韶山系特有的风机声掠过戈壁,轮轨碰撞的 “哐当” 声似戈壁滩上被风沙打磨的铜铃。每当它们轰鸣着驶来,我都会被这充满力量感的声响吸引,却又在司机长鸣汽笛时,本能地捂住耳朵。自此,在我胸腔里,有一列同样雄伟的钢铁巨龙,鸣着汽笛,撞开懵懂的屏障,朝着辽阔天地间的万水千山,呼啸着,奔腾着,一往无前地冲去。

照片摄于2025年初,胶片相机拍的。
東風4 3130
喜欢车型:全部
仍记得童年时期家里人总是带我在铁路旁看着一列列“钢铁巨龙”从身旁擦过,渐渐的,我便迷恋上了这些“大家伙”。
林佳裕
广东梅州
喜欢车型:SS4G、DF4
联系方式:1844066472*qq.com
距离图片中2017年的那个夏天以及那时候的我已经过去八年了,如今想起却还是历历在目,当年的龙川通勤小票车穿越在南京九线广东与江西交界处,地处山区,风景优美的同时还有个位数的票价,无限高器的车窗,这对我们车迷来说无疑是感受铁路乐趣最好的方式,那天我与几位远道而来的朋友乘坐它最后一次往返于龙川站-上陵区间,后来因众多问题逐渐缩短运行交路,直到前几年正式停运,再无乘坐的机会,但那份仿佛昨日一般的回忆却永远保留在了南京九线上。
吴秋实
喜欢的车型:前进蒸汽机车、上游蒸汽机车、SS7E、东风4D1893、和谐电1C、1D、3C、3D
联系方式:18080426710
小时候,我家住在成都市无缝钢管厂付近的工厂宿舍,爸爸妈妈都是国祱局和地祱局的工作人员,而我们住在附近每天都看见和听见蒸汽机车繁忙不停地鸣着汽笛,在附近的工厂来来往往地工作,于是我爸爸妈妈每个周末都带我去看火车,如今,现在蒸汽机车已存于博物馆,有的早已被拆解了,然而那个工厂也相继拆除,早已不复存了,然而火车已在我心目中,是永远都不会忘记的钢铁巨龙。
一个人的世界
喜欢旅客列车所有车型 21型客车至25T型车。
微信 13598737700
记得小时候在火车站附近长大的我,在姥姥家经常去火车站玩,那时的蒸汽机机车牵引着旅客列车,应该是21-22型。站台上赶车的人和下车的人交织在一起。站台上推小车卖各种东西,旅客从可以开窗的绿皮车伸出来买东西。火车鸣笛的一瞬间,列车启动。列车的广播里出站了熟悉的音乐和广播员的声音……
白小浪
喜欢22型,25G型
第一次跑临客是2008年,用的老22型车翻越秦岭去往天府之国,车上人很多超员严重,从此走上了15年的乘务生涯。
吴启滴
广东省深圳市
喜欢车型:KTT,DF11Z,DF4
我在2012年左右第一次接触到火车就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我记得那次是爸爸带我去公园玩,旁边一条铁路跨线桥(即深圳笋岗桥)下来来往往,五颜六色的火车吸引了我(即原色),之后就经常去笋岗桥,彩虹桥等跨线桥看车,留下了许照片,都是些原色,偶尔还遇到了检测车。
一直到了2021年,我才开始逐渐结识铁路迷,然后开始跟着追起“检”来了,不过我现在发现,现在的铁路圈已经越来越乱了,拍检来来回回也就这些了,有意思的火车也逐渐没意思了,过去身边许多的车友都退圈或转行了(其实上我也开始这样了)只是来些特殊的巡检,旅游列车才会去拍拍车了(当然也有作业的限制)。
mak123485
喜欢车型:DF11G、E2-1000
這當然不是我,是我的兒子,因為小時候和火車沒有合過影。
喜歡火車源於小時候,我在佛山出生,3歲到香港和爸團聚,但因為外婆家依然在佛山,所以佛山-九龍直通車便成為了最要的來往交通。有時候是我媽帶我回去,就會坐當年的深圳-茂名東(車次忘記,後來的K568/N772,最後取消),也試過坐廣深K車慢慢搖回去,那時候被窗外的風景吸引,被長長的列車迷住,更想知道火車如何操作,因為操縱台上面很多儀表和按鈕覺得很厲害。
大概8歲的時候,老媽在東莞常平買了一套房,之後每個週末都會去那邊玩,主要來往交通肯定是廣深特快了,那時候廣深依然有站站停的普客8443/4,有SYZ25B的K車,還有剛登場的藍箭。這時候的我可是更喜歡火車了
一直到高中那年,家裡終於買了電腦,然後無意間搜到了海子鐵路網,這簡直是把我推到走火入魔的途徑,大量資訊圖片文章一下子湧入眼內,更確立了人生最大願望是開火車。後來確實加入了港鐵,更曾經取得高鐵駕駛資格,但一旦愛好變成事業,再美好的童年也會被現實踐踏。希望我的兒子可以好好享受鐵路旅行的樂趣,不要像老爸一樣消失了才懂後悔
曾荣
喜欢车型:DF4B、DF4C
QQ 2669857352
小时候老妈带我坐火车从肇庆到佛山,时间是2009年,当时看到了很多现在的稀奇货,三茂涂装的客车,双层25B停靠佛山高站台,到达佛山后的我迫不及待拉着老妈与火车头合影。现在啊客车都是绿色的了,广三拆除改造了,佛山站也没了,而唯一不变的这台2523一直陪伴着我到现在。
京局石段DF4D-3028
天津
喜欢车型:DF4D、3000系、DF11 DF8B
QQ 784189849
第一次坐火车是坐的宁局王牌T5/6,应该是2006年,那时我在柳州出生不久,当时还尚无记忆,这一段往事还是老妈告诉我的。她说那个时候我也不哭也不闹,一直好奇盯着窗外边看,连同铺的大学生都夸我这么安静。
2007年回去时候拍有照片,过了4年,也就是2011年再次回去的时候,我还记得车内广播还放过谢娜的《菠萝菠萝蜜》,那个年代的铁路广播挺爱播一些热门歌的。到了2016年7月再回去,已经升了直特成Z5/6了。从廊坊到北京西坐的还是双层版本的T55/6/7/8,结果到站后离Z5开出时间差俩小时,我们母子俩只能上站台等着机车拉车底进来,就有了配文第二张的照片内容——站内DF7G 5034在干活。不久车底来了,被乘务告知空调没开,热的成闷罐……
我在天津的家旁边就是京沪线著名的“圣城”——落垡车站,对6451/2这趟车记忆尤新。小时候上学想赖床不起,再睡会,返程的6452那本务DF10F出站鸣笛总是给我震醒……现在10F拆了个精光,也后悔小时候没好好珍惜好好拍了。也经历了这趟车的三代本务机,从10F到11再到4DZ,还好在DF11版本的时候坐了一回到北京去铁博玩,但票根被老爸失手冲进马桶里边,现在只留存一张照片。
随着19年初的调图,6451/2停运。停运前一天那天非常冷,家里人不让我出去只好作罢,草草的拿着学习机录了一段DF4DZ的出站鸣笛,也算是留个纪念。5号的调图后CR200J上线,正所谓旧的不去新的不来。随着年龄的增长,看车的热情也在慢慢褪去,但爱好嘛还是要坚持下去。现在变得只有大巡检或者轨检回送才肯挪窝了。计划今年内再回一趟柳州,把之前没去过的机位好好的探一探,重拾小时候看车的乐趣。
小吴
广东广州、陕西西安
喜欢车型:上游、KF1、东风4等
QQ 3155182998
第一次见到火车的记忆真的不记得了,可能是出生没几天(哈哈哈哈),但清楚记得第一次坐火车应该是2009年,那年才3岁,和爷爷从广州坐广坪城际上韶关探亲,这不仅是我第一次坐火车也是第一次坐双层车(可能是SYZ25K),本务是韶山8。我记得我当时有点失望,一是因为当时印象的火车一直是非空调的“真绿皮”而不是干净整洁的双层车厢。二是当时真的不太喜欢韶山8(可能和很多广州的朋友大相径庭,但真的也是当时的真实想法),因为一路上时不时交汇方方正正的韶山1和东风4B,当时对中国铁路的印象也是这两种带有浓厚苏联风格的车型。当时爷爷和叔公一直和我介绍沿途的风景,这段路他们已经走了几十年了。也是当时开始,连江口,飞来峡,冬瓜铺,龙头山(一说是狮子山)等,这些车站和地标已经刻进DNA里面。当时窗外的京广铁路风光真的很漂亮,特别是源潭站至马坝站之间沿北江蜿蜒北上那一段,爷爷介绍是部分由解放前的粤汉铁路改建而来,即便到今天,我已经走遍国内外很多铁路,这段依然是我最喜欢的区间之一。不过当时的我可能怎么也想不到,十几年后的自己竟然和粤汉铁路有深厚的缘分。
十几年后当年事还历历在目,现在我们和家人一起再上韶关也必定是自驾和高铁,和亲人一起欣赏京广铁路广韶间风景的机会真的不多了,现在的京广铁路变了但又没变,风景还是那些风景,但以前不太期待的韶山8竟然想见都难了,后来我多次乘坐非空调客车出行,但再一次坐双层客车已经是15年后在陕西了。现在,每当我大学放假回家,我都会尽量选择坐京广铁路的普速,因为当我见到坪石省界桥的时候,我知道我回到广东;当跨过江村流溪河的时候,我知道我回家了。
第一次与火车合影应该是2011年12月14日,广州东站,当时准备坐动车去深圳,CRH1A驶来的时候爸爸按下快门拍了这张照片。旁边月台停靠的是稀有的25Z型客车,不知道是不是当年的广九直通。当时的CRH1A还是刚上线没几年,现在估计都进入暮年了吧。广九的25Z客车也退出了图定运行。据闻广州东站也即将改造,庆幸自己一直十几年忠于内心的热爱。
SS4-0158
喜欢车型:SS4
第一次看火车是2013年10月,记得还是比较清晰的,刚上小学一年级,我爸带着我到铁路边上,忘记了是看着时刻表出来的还是直接出来碰运气的,看到远处闻喜站内开出来一列火车,先锋号东风4D牵引着前“晋龙号”拖车开了过来,拿了老旧DV拍了地震一般的视频。那会喜欢在土豆网上看各种火车视频,看到那带着裙板的绿色车厢还以为是青藏BSP,这个视频终于在23年在硬盘里找到了。
从小到大好像并没有怎么跟火车合影过,记得在14年大西高铁开通跟2A合影过,但是照片已经丢了,拿今年5月31号的非空临客代替一下吧。
张少泽(永远的NJ2)
喜欢车型:NJ2
从小在格尔木长大,父亲总骑自行车带我去昆仑山上玩,而我坐在父亲自行车后座,最喜欢的便是看刚通车不久青藏铁路上的火车。记得那天白色涂装的NJ2轰隆隆的在河谷里飞驰,雄浑的美式鸣笛声在纳赤台附近的山谷里回荡,让五岁的我万分着迷,从此喜欢上了火车这个事物。而后过了两年,2013年5月2日,在纳赤台留下了和NJ2的第一张合照。

照片摄于2023年6月。
YZ22B
喜欢车型:SS4G
新浪微博:@成龙揍扁了啊福
第一次见到火车是在小学的时候,当时小学在宝成铁路不远处。那时宝成线上的主力还是SS3,每天上课总能听到SS3的风笛在群山中回荡。放了学不回家,我就去沿线看火车,看宝成各式各样的火车通过。可惜当时没有手机,没有记录下这些画面……
DF4D-4146
河北承德
喜欢车型:DF4系列、上游
QQ 2731046610
最开始看火车是在2008年某一天,我家离铁路很近,每当响亮的汽笛声响起,我总是匆匆的跑出家门,虽然时隔多年,但我依旧清晰的记得当时的情景,上游-0533机车喷着蒸汽牵引着车厢,缓缓驶过道口,那时起我便深深喜欢上了这钢铁猛兽,但遗憾的是那年也是承德地区蒸汽机车全部淘汰的一年。
我人生中第一次乘坐火车是6420次列车(承德-通州西),DF4B牵引着22B型客车,行驶在京承铁路上,我的旅程从承德站坐到兴隆县站,下车时还恋恋不舍得回头看向火车,目送着它慢慢使离站台。

照片摄于2025年5月3日。
刘庆尧(梦回京广0261)
喜欢车型:SS8、HXD1D、HXD3C、SS9G、DF8
微信 lqy79830820
第一次见到火车的记忆:记得在3岁时,亲戚家的楼下就是武昌南联络线,当时第一次在铁路边看着列车一趟趟飞奔离去,觉得特别特别震撼,尤其是长长的车厢以及那悠扬动听的风笛与电笛以及那轮子过轨缝的声响是那样的令我动听,让我从那一刻起就喜欢上了它。
邹志浩
上海
喜欢车型:DF7G、DF4B、DF11
QQ 2457931452、B站/微博:ZZH-52369
这张照片摄于2022年,依稀记得小时候父亲骑着助动车带我去杨浦站天桥看火车,那时候ND3已经进入暮年,杨浦站调机已经是7G了,货场内一派忙碌的景象,庞大的内燃机车让当时的我感到很震撼,从此我喜欢上了火车,便结下了缘分开始慢慢记录。

2009年7月,N62次列车进肇东站一站台。
王明洋
喜欢车型:DF11G,SS9,NY-J1型动车
联系方式:微博:管内2次列车
在滨绥铁路边长大的我对哈局三段的DF4D型内燃机车有着特别的感情。最难忘的是学生时代的寒暑假,我总要踏上那列夕发朝至的绿皮车探亲。夜幕降临时,伴着机车沉稳有力的牵引声,车厢缓缓启动。车轮与铁轨碰撞的“哐当”声,混着柴油机的轰鸣声,仿佛一首催眠曲。透过车窗,看月光洒在铁轨上,而我则在这熟悉的节奏中,渐渐沉入梦乡。等晨光微露时,列车已载着我抵达目的地,开启一段温馨的探亲时光。

照片摄于2023年7月18日。
京广拍车的和其正
韶山8型电力机车
2018年的一次节假日家人带着我乘坐临客从新乡去往开封,清楚记得当时的新乡还没有天桥设施,还是跨股道去往相应站台坐车,来到了车厢前,我激动的伸手去触摸,上了车之后我还在兴奋的看向窗外,一趟趟疾驰的列车从对向开过来,让我兴奋的说不出话来,从那之后,我似乎就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

2014年10月。拍于南京站,7102次,正值中华门站面临停办客运之时。
新语
喜欢车型:DF11、ND5、DF4DK、SS8、CRH380D
微信同号 15151880676
小时候,逢年过节往返于南京和无锡,常喜欢趴在车窗,看着轨道分分合合,好奇它们都去往何方,后来14年中华站要停运了,坐7102算是送别吧,再到16年开始探索宁芜线,那便是接触拍车的开始。

2011-2023,同一地点,同一个人,唯一变化的是身后的百万城变成了餐厅。
邯城四方
喜欢DF4、SS8
2011年夏,印象中第二次去北京。去时坐的是T5686次,京邯城际双层。当时拍了很多车内景象,到了车站还不忘给水牌拍一张。去的正阳门铁博,相机依然由我,可能现在瞎拍的习惯在那时就有了吧。铁博旁边就是百万城,当时在网上看到过的模型真的呈现在我眼前,别说多激动了。听家里说,当时他们问我最喜欢哪个城市,“北京。”我脱口而出。
京石邯城际于2012年底成为了京广高铁的牺牲品,京局双层车底在21年后再未上线,使我再次乘坐的愿望化为泡影。
小学初中出去玩多靠高铁,普速很多年没有接触。曾嚷嚷让机务段的亲戚带着去机务段,后来也不了了之。
2023年,时隔多年我又回到了这里,拍下了这张对比图。
LeslingJohnsonXu
广州
小时候住在广州东站附近 广深沿线,每天最快乐的时光就是去永福路天桥以及龙口西路的天桥上面看火车。在龙口西天桥更是经常见到ktt九广通、SS8、DF4等。自从小时候第一次去香港坐到了ktt的头等座,从此对她的喜爱一发不可收拾,可惜多次乘搭留下的照片记忆由于手机的更新有所遗失,于2025年1月来到红磡站台“站·见”展览上得以补全没有合照的遗憾。
我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赶上原色时代和韶山时代,我现在作为10后的铁路迷最后一次空间25K是在我5岁时(也就是10年前了)因为我小时候经常生病手上还有胎记要坐火车从营口去沈阳,从那时候我就开始喜欢上火车了,那时候我妈妈经常带我坐营口到图门的火车,因为他路过大石桥所以坐到大石桥就下车了,票就1块钱,晚上再坐沈阳到营口的火车回来,在大石桥车站时间非常充足因为营口到大石桥区段是非电气化铁路,所以要换车头,(营口是终点站中的单向车站)那时候我做过25K,22B,Sz25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