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马彦然

韶山1型008号机车与中华之星动车组并排停放,它们是中国电力机车和电力动车组的先驱者。
前言
韶山系列电力机车是中国铁路自主化发展的里程碑,从1958年仿制起步,通过技术改造与创新,形成覆盖客货运的完整体系,它们曾长期承担干线运输主力,创造过240公里/小时的“中国铁路第一速”,并支撑起中国铁路早期的万吨重载运输。如今,韶山系列机车仍在中国的万里铁道线上发挥着余热,它们是中国铁路发展史上的一座不朽丰碑,也是一代代铁路人和火车迷心中的精神图腾。

展览入口签到处,融合了中国铁路站牌的设计。

展览入口的盖章处。

以信号机为元素设计的标语牌。

中国电力机车之父、韶山系列机车的缔造者刘友梅院士的留言。

由车迷提供的韶山机车铭牌。

中车株机宣传部向广大火车迷群体征集的机车铭牌。

由笔者本人提供的原广西沿海铁路南宁南机务运用段韶山3016机车侧号牌,早期型韶山3型机车号牌以汉字写作机车型号,目前存世极少。

由车迷提供的韶山1型机车主变压器铭牌。
早在去年年底,中车株机公司便向社会各界以及铁路爱好者群体征集有关韶山系列电力机车的文物与摄影作品,我也提供了一块韶山三型016号机车的铭牌参展。
2025年5月25日,我以参展文物提供者的身份参加了由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与中国铁道博物馆联合策划的“韶山,永远的精神高地——韶山系列电力机车主题展”开展仪式,仪式现场座无虚席,许多火车迷慕名而来,共同见证属于“韶山”的故事。出席仪式的嘉宾有:中国电力机车之父、韶山系列电力机车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友梅、时任铁道部部长傅志寰等。此外,主办方也邀请了媒体人士、铁路文化自媒体到场,活动现场也为观众准备了精美的集章卡,可见有关单位对本次主题展的高度重视。

开展仪式座无虚席。

现场火车迷认真聆听韶山的故事。

刘友梅院士分享自己主持韶山1型电力机车研制工作的经历,他特意为本次仪式提前准备了厚厚的笔记。即使已经年近九旬,但刘院士仍然扎根于生产研发的一线,仍然以一丝不苟的精神对待每天的工作。

时任铁道部部长傅志寰激动讲述着年轻时参与韶山机车研制工作的故事。

为本次展览特别创作的韶山1型008号机车刺绣作品,下方的韶山字样由全国各地火车迷提供的摄影作品组成。

火车迷们聚在一起讨论自己与韶山机车的故事。

仔细参观的火车迷。

仔细参观的火车迷。

一个小朋友站在韶山6型机车旁,朗读着牌子上的口号,也许他的心中也悄悄播下了一颗铁路文化的种子。

一位车迷正在用相机拍摄SS6-0002机车。
开展仪式现场,傅志寰部长、刘友梅院士等分享了各自的经历,共同讲述了他们与韶山系列机车的不解之缘。其中,傅志寰部长和刘友梅院士特别讲述了中国第一代电力机车研制过程中的艰难历程。
1958年12月28日,中国首台干线电力机车6Y1型在湘潭电机厂下线,命名为“韶山号”。该车以苏联VL60型机车为原型,采用引燃管整流技术,功率3900千瓦,最大速度100公里/小时。然而,由于引燃管质量不稳定、牵引电机故障率高等问题,初期未能批量生产。
此后,株洲电力机车厂职工与科研人员通过技术创新、跨单位协作和长期攻关,逐步攻克了引燃管整流器、牵引电机、调压开关等“三大件”核心难题,为后续韶山1型电力机车的量产奠定了基础。
此后20年间,通过三次重大技术改进以及长期的运用试验,1968年,6Y1型电力机车第8号车完成首次重大技术改造并定型为韶山1型;1980年,韶山1型正式投入大批量生产,成为当时中国电气化铁路的主力机型。
从中国首台干线电力机车下线,再到如今的铁路装备的智能化、绿色化,以傅志寰、刘友梅为代表的老一辈科研人员展现了卓越的精神品格,共同推动中国铁路从“普速”迈向“高速”、从“引进”走向“自主”,使中国铁路实现了从追赶世界到领跑世界的伟大跨越。

展览标题板。本次展览得到了西安局宝鸡机车检修厂、中国中车各子公司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

展览长廊特意设置在韶山系列机车旁,使观众能身临其境的感受韶山系列机车。

开展首日正值周末,许多游客驻足观看。

展览序言。

“韶山”这一命名的由来。

韶山3型电力机车荣获国家质量奖金质奖章。

1985年,韶山4型电力机车下线,为中国重载铁路的牵引动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6Y1型电力机车资料。

韶山1型电力机车总体线路说明书。

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为韶山系列机车题字。

韶山1型电力机车设计图纸(局部)。

刘友梅院士的工作笔记。

早期韶山机车标志性的琴键开关。

株洲电力机车厂职工荣誉证书及奖章。

6Y1型0002号机车海报。

上世纪60年代,湖南省代表团在“第一台电力机车一韶山1号”的表演唱中,把株州机车厂职工制造电力机车的冲天干劲搬上了舞台,热情讴歌总路线的伟大胜利。
嘉宾对话环节结束后,各位出席领导及嘉宾共同为本次特别展览启幕。此次参展的文物有着珍贵的历史意义,既有机车的设计图纸原件,又有来自机车上的铭牌和零部件,且主办方特意将展览区设置在韶山系列机车的陈列线旁,使观众能够近距离的感受历史。讲解员带领领导嘉宾参观时,许多火车迷拿出早已准备好的书籍和明信片,排队向刘友梅院士请求签名,虽年事已高,但刘友梅院士仍然耐心的为大家书写寄语。考虑到刘友梅院士的身体情况,在场领导叫停了随后的签名,只有三人成功如愿,而我很荣幸的成为了其中之一。
两年前,陪伴着我长大的SS3-4343机车在攀枝花拆解 ,两年后,她以这样特别的方式与她的缔造者重逢。

陈列在中国铁道博物馆东郊馆的韶山1型008号机车。

韶山1型008号机车侧号牌。

韶山1型008号机车段标及厂牌。

韶山1型008号机车转向架。

韶山1型008号机车顶部。

很荣幸得到了刘友梅院士的亲笔签名。

现场推出的集印章文创产品。
(本文经作者授权使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作者介绍
马彦然
云南昆明人. 祖籍四川西昌
准影视民工
热爱韶山与东风
新浪微博@SS3_4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