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青线上消逝的动车

作者:武嘉旭(小武8K-061)

 

兰青动车并不稀奇,兰新二线开通之时兰州到西宁的动车便已飞驰。但2016年1月17日兰新二线民和南至乐都南区间的张家庄隧道所在山体出现地质灾害导致该隧道出现了拱顶开裂,致使经由兰新二线兰州至西宁区间的列车改经兰青线或兰新既有线运行,兰青动车进入“非常运行”阶段。随着兰新二线兰西段在5月1日恢复运行,那些曾经在兰青线上运行的动车也成为了消逝的风景,可谓昙花一现。

 

运行在兰州河口南站附近的CRH2G型动车组。

运行在兰州河口南站附近的CRH2G型动车组。

于1958年开工建设的兰青铁路在2006年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复线电气化改造,设计时速160公里。改造不仅大大提高了兰青铁路的货运量和旅速,也为这次动车运行的“非常阶段”提供了有利条件。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经过改造的兰青铁路为动车提供了良好的运行条件。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经过改造的兰青铁路为动车提供了良好的运行条件。

 

驶出兰州:河口南

动车从兰州出发经兰新线一路向西至河口南站后驶上兰青铁路。值得一提的是在河口南站出站向西的1号平交道口,虽然动车在兰州城内会经过兰新线上若干个平交道口,但1号道口是动车在兰青铁路上所经过唯一的平交道口。

我特意选择在这里等个动车。要知道动车过平交道口较为少见,当动车驶过,我连忙按下快门。

看着动车远离的背影我不禁感叹:这场景,还能见几面?

 

通过兰青铁路1号道口的动车,而在兰新二线上是看不到该场景的。

通过兰青铁路1号道口的动车,而在兰新二线上是看不到该场景的。

离开道口,兰青铁路转向西南扎进隧道。在青石关附近铁路边的小路上可以看到兰新铁路跨黄河大桥,兰新第二双线并不经过河口,只有车走兰青线才会经过这里。若能找到一个机位把河口兰新线跨黄河大桥和动车结合起来那就太棒了。

青石关隧道的山上可以把这个场景收全,但山并不好爬。为了拍到理想的画面我只好抓住身旁的灌木和石头确保平衡。当显眼的白色车厢驶入取景框的时候我内心虽然激动但又不得不平静下来。拍车有时候就是这样,为拍到自己心仪的照片而翻山越岭…

行驶在兰青线上的动车与既有兰新线分离,即将穿过青石关隧道进入八盘峡。

行驶在兰青线上的动车与既有兰新线分离,即将穿过青石关隧道进入八盘峡。

 

黄河为伴:八盘峡

动车通过位于河口南站西南方向的青石关隧道后,窗外的景色就与之前的不同了。山势渐拢,铁路开始溯黄河而行。从这里铁路进入了八盘峡,开始与黄河为伴。从青石关到兰青铁路跨过黄河的小茨沟,列车大多在峡谷中的隧道内行进,能见到天日的路段几乎只有八盘峡站。

西宁开来的动车跨过黄河后进入八盘峡,开始穿行在峡谷的隧道之间。

西宁开来的动车跨过黄河后进入八盘峡,开始穿行在峡谷的隧道之间。

车站旁是兰州的八盘峡水电站,因为这个水电站离市区有一段距离,水电站厂区有通往峡谷外的简易公路,但比起新通车的兰永公路来路况很差,开车勉强可以走。路况好的新公路通车后大多车辆改道,所以水电站厂区的路上的车就非常少了。因此要到八盘峡来要么徒步要么自己开车或者骑行。

这条公路一边通往河口,一边是小茨沟,总长度约14公里。兰青铁路在小茨沟跨过黄河后转了一个弯向西偏北方向行进。在小茨沟的山上和黄河大桥的河滩上均可以拍到非常不错的场景,尤其在是山上的机位,黄河与桥尽收眼底。

黄河畔看动车通过兰青铁路黄河特大桥。

黄河畔看动车通过兰青铁路黄河特大桥。

在没有代步工具的情况下我选择徒步,14公里的路也让我不得不起个大早。虽然我提前看了地图但还是走错了路,这一下绕了路不说还浪费了不少时间,最后慌慌张张跑到黄河的河滩上发现光线不对!于是我便上山寻找山上的机位。当动车扭动着身躯驶上黄河大桥,我在山上转动着变焦环记录下了这个场景。

在小茨沟附近的山顶上可以俯瞰动车通过黄河大桥的场景。

在小茨沟附近的山顶上可以俯瞰动车通过黄河大桥的场景。

回到八盘峡我突然停下脚步,想着拍一张动车行驶在峡谷中的场景。看看地图和实际的场景,我选择了把两侧山都收全的位置,这样峡谷中的山、铁路、水电站都可收全,它的气势也可以体现出来了。不一会远处传来了动车的鸣笛声,看着刚拍的照片,我发现我的预想是正确的。

动车穿行在八盘峡中。

动车穿行在八盘峡中。

 

甘青交界:大通河

从跨过黄河开始到西宁,除穿越湟水峡谷外,动车基本上行驶在湟水河谷中的农田左右。过水车湾站,转过一个S形大弯道跨过局管界再通过海石湾站就到了甘肃和青海的交界:大通河。

由西宁开往兰州的动车组通过大通河特大桥进入甘肃省。

由西宁开往兰州的动车组通过大通河特大桥进入甘肃省。

如果在大通河附近拍摄可以选择甘肃端兰州红古区下旋子村附近的虎头崖,也可以去青海端大通河旁的田地找机位。两个地方特点不同,一边是陡峭的山坡一边是平坦的田和河谷。

动车驶上省界青海端的湟水特大桥。

动车驶上省界青海端的湟水特大桥。

甘肃端的虎头崖山虽然高但是场景中的障碍物和杂物很多,山路也非常难走,这样高处的机位效果就非常一般了。低一些的角度路很好走,但是气势稍逊一筹。不过这样可以更好地体现兰青既有线的有砟道床和高柱型通过信号机。毕竟动车还是要回客专的,能记录下这些既有线的信息也是非常难得的。

接近海石湾站的CRH5型动车。

接近海石湾站的CRH5型动车。

如果往兰州方向走铁路旁还有若干制高点可以选择。但场景基本上都不大,背景也比较一般,但对于动车来说可以最好地体现既有线的信息,既然动车是消逝的风景,当然也可以考虑一下。

低角度拍摄的动车,和兰新二线不同的有砟道床和高柱型通过信号机被有效地记录。

低角度拍摄的动车,和兰新二线不同的有砟道床和高柱型通过信号机被有效地记录。

青海端农田附近的机位可以把大通河河谷收入画面,这样河谷的特点就可以拍出来。若是在农田里拍可以把田地里的庄稼和车结合在一起。相比于虎头崖附近的位置,在农田里找位置更加容易。

在虎头崖爬了一个小时的山发现场景并不如意后我选择低一些的位置拍动车走有砟道床这一场景,当一列动车驶过后我便顺着弯道往兰州方向走寻找制高点,很快我找到一个采砂场。

可我还没来得及高兴,一片乌云就飘过来了,瓢泼大雨把我淋个透湿。正当我纠结的时候动车鸣笛声传了过来,无奈我冲上沙丘记录下这大雨滂沱的场面,低头一看却发现鞋里全是沙子。

 

滂沱的大雨让一切困难都不重要,动车的鸣笛省促使我不顾一切地爬上沙堆记录下了这雨中的场景。

滂沱的大雨让一切困难都不重要,动车的鸣笛省促使我不顾一切地爬上沙堆记录下了这雨中的场景。

当我转场到青海端的农田时天已然放晴,动车通过时柔和的光线给人以和谐的气息。正当我收拾时我听到了远处又传来了动车的鸣笛声,抬眼一看是黄色的车身,动检来了!来得早真的不如来得巧,能拍到动检行驶在兰青铁路上,不虚此行了。

日落时分,动车组检测车行驶在大通河特大桥青海端附近的农田旁。

日落时分,动车组检测车行驶在大通河特大桥青海端附近的农田旁。

 

穿越险要:湟水峡谷

出海石湾站跨过省界后,动车进入位于青海民和县西部史纳村附近的湟水峡谷。这一段山势险要,是体现兰青铁路气势的一段路。

动车跨过湟水向深山挺进。

动车跨过湟水向深山挺进。

在这里兰青铁路以桥隧的形式穿过,虽然线路经过改造,特长桥有几分客专的味道,但毕竟还是在有砟轨道的既有线上。湟水峡谷和八盘峡相比,山势更加险峻,河谷更窄。但是峡谷中有公路通往民和县,距离也不远,所以在县城坐公交车或者叫出租车即可前往。

动车走在湟水峡谷的深山之中。

动车走在湟水峡谷的深山之中。

清晨时分开往乌鲁木齐南的动车驶入湟水峡谷。

清晨时分开往乌鲁木齐南的动车驶入湟水峡谷。

尴尬的是出发前直到我到了海石湾都说不出目的地名字,最后只好看着地图给出租车司机指路。司机在车上才告诉我该地叫湟水峡谷。山不难爬,顺着路到了山顶发现光线正好,场景也不错。这时兰州到西宁的2G冲出隧道,能记录下最能体现出这条铁路特点的地方更何况是将要离去的动车心里还是挺有成就感的。

冲破黑暗重见光明。

冲破黑暗重见光明。

 

驶向古塞:西宁

穿过峡谷并数次跨越湟水,动车终于驶向了西宁。这座城市自古即为军之要塞,经历了沧桑岁月,这座城市变得年轻了。高楼林立,立交桥飞架,火车站也完成了改造。

穿过大山,驶向西宁。

穿过大山,驶向西宁。

改造后的西宁站分为南侧的普速场和北侧的高速场,经兰新二线的列车进高速场,兰青线的列车进普速场,两场不互通。这就使得兰州开往西宁以远的动车在西宁站的进路变得复杂而有趣。

首先列车进西宁普速场办客后,换端变更路用列车车次进入动车运用所,司机再换端切换运行监控模式(LKJ换ATP)后进高速场站停后开车上兰新二线。反向运行列车同理。

 

这样旅客就在车上看到车在来回走就是不出站。

 

虽然西宁不乏绝佳机位和平原地区罕见的机车,但此行最吸引我的就是普速场待发的韶山7E和待发的兰青动车并排在一起的场景。场景虽不大,但兰新二线复通后就真的不多见了。当动车从7E身边缓缓驶过,我感慨万千…

西宁普速场的待发的普速列车和出站的动车组,因西宁站站场的设置,在兰新二线复通后可能就很少见了。

西宁普速场的待发的普速列车和出站的动车组,因西宁站站场的设置,在兰新二线复通后可能就很少见了。

 

 

  1. 匿名 回复

    喜欢2G

  2. 匿名 回复

    西宁站真美

  3. 蘭局の7C→零二七號 回复

    曾经在青石关隧道口拍过他们,可惜现在看不到了

  4. 匿名 回复

    现在兰青线动车又来了……张家庄已经决定废弃改线了….

  5. 匿名 回复

    再次来兰青

  6. DJJ1 回复

    兰青线的第一代动车组是NC3,二代是NZJ2金轮号,三代是CRH5

匿名进行回复 取消回复

17,832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