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火车仔

2012年8月25日。清晨,长沙至韶山的5365次绿皮车。(D4233/火车仔)
清早,5365次,长沙-韶山的车底已经停在了长沙站的一站台,列车由DF4D内燃机车牵引,后面挂着8节车厢,其中1辆行李车、1辆宿营硬卧车,其余都是硬座25B,2013年时还混编了2节老旧的22型客车。踏上车的那一刻,真是有点诧异为什么开往毛主席家乡的列车仍采用绿皮车。
2013年夏天时,列车在长沙站始发的上座率还很不错,除了一节预留株洲车厢外,其余车厢能有70%的满载率。只见临近开车的那一刻,仍陆陆续续有乘客不慌不忙地走进车厢——他们都是从长沙到株洲上班的“通勤客”。
列车还未发出,一位湖南妹子已经熟练地把化妆包里的工具逐一展开在小桌子上,趁着未开车无晃动,悠然地开始夹着眼睫毛、搽着唇膏。邻座的大叔一上车就躺在座位上,摊开报纸读着新闻,有的则埋头吃着冒着热气的早点……对他们来说,4元钱的票价绝对是超值之选,而且火车既准时又宽敞,上车后还可以躺着睡一觉补眠,醒来就到株洲了。

2017年1月1日。5365次长沙至韶山绿皮车,列车开出长沙站不久,天才蒙蒙亮。(图/火车仔)

2012年8月。长沙至韶山的5365次绿皮车。长沙站开车时间为早晨六点半,一位女生上车后开始在车厢里化妆打扮,50分钟后车抵达株洲站后便直接去上班。(D4602/火车仔)

2012年8月25日。 京广线。长沙至韶山的5365次绿皮车。一位趴在椅子上看报纸的乘客睡着了。(D4618/火车仔)

2012年8月25日。京广线。长沙至韶山的5365次绿皮车。一位前往株洲的乘客在睡觉养神。(D4614/火车仔)

2017年1月1日。5365次长沙至韶山绿皮车,三名前往株洲的年轻人与手机另一头的朋友聊天。(图/火车仔)

2017年1月1日。5365次长沙至韶山绿皮车,一名孩子调皮地玩着手上的苹果。(图/火车仔)
相比之下,2017年1月1日,因为元旦假期的缘故,通勤客流大大减少。冬天太阳出来晚,客车的蓄电池晾了一夜后已经显得力不从心,不少车厢只能维持一盏灯点亮,车里黑成了一片。有的车厢灯能亮,但是也随着蓄电池的衰减,日光灯便开始像歌舞厅里的舞池彩灯一样不断闪烁,晃眼的灯光让不乘客无法忍受,纷纷逃离。
终于,一声长笛,列车开出了。随着车轴发电机的转动,车里的照明也逐渐恢复了正常,并越来越明亮。列车开始在京广线上一路向南狂奔,中途停靠了几个时刻表上也没有标注的小站,像白马垅、易家湾。很快,列车便到达株洲,车上大部分的人都下车了,然后再上来了前往湘潭和韶山的的旅客。相比过去火爆的场面,如今一趟车600多人的定员,也难以坐满一半。

2012年8月24日。傍晚,韶山至长沙的5366次绿皮车在京广线上以110km/h的速度飞驰。(D4223/火车仔)

2012年8月24日。傍晚,韶山至长沙的5366次绿皮车停靠京广线上小站,白马垅站。(D4224/火车仔)

2012年8月25日。长沙至韶山的5365次绿皮车。列车临时停车,一位乘客伸头出窗户乘凉。(D4307/火车仔)

2012年8月,京广线。长沙至韶山的5365次绿皮车。列车抵达株洲站,不少市民下车准备上班。(D4322/火车仔)
列车在株洲站要换一次车头,因此每次都需要耽搁20分钟的时间,夏天时车里会变得闷热难耐,不少人都会跑到站台上乘凉。冬天车里又没有暖气,列车员也只能捧着一个热水袋取暖。只有在南方才能体验到这种冰火两重天的绿皮车旅程。由于列车运行时间不长且客流持续不大,早些年在车上卖货的售货员现在也难觅踪影了。乘客只能在株洲站站台上买吃买喝的。

2012年8月。长沙至韶山的5365次绿皮车。列车即将进入湘潭火车站,正在跨过湘江。(D4403/火车仔)

2012年8月。长沙至韶山的5365次绿皮车。列车下了湘江大桥后,偶遇路边一位大便的市民。(D4404/火车仔)

2017年1月1日。5365次长沙至韶山绿皮车,列车正在开往湘潭。一位旅客刚点起了自热米饭,由于天气寒冷,他把双手靠在蒸汽上取暖。(图/火车仔)

2017年1月1日。5365次长沙至韶山绿皮车,一名乘客在车厢里熟睡。这节车厢被包装成红色旅游列车,桌面、天花板都贴满了红纸。(图/火车仔)

2017年1月1日。5365次长沙至韶山绿皮车,列车抵达湘潭站,乘客在车门前排队准备下车。(图/火车仔)
换好机车后,火车重新向北开出株洲站,经过田心枢纽后,转入了西沪昆线。在这里要停靠一个大站:湘潭。因为长株潭铁路的建设,湘潭站也得以翻修一新,长株潭线在三个城市里都能利用原有的国铁火车站,使得早已习惯坐火车穿梭三地的人们,更愿意选择速度更快的城际动车,这对绿皮慢车客流的影响还是很大。
这三地的人民,在韶山铁路的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966年中,全国的青年响应毛泽东的号召,开始组织全国性的大串联。毛泽东的故乡韶山,自然成为红卫兵串联的重要之地,1966年8月1日就设立了红卫兵接待站,当时接待规模最多达每天4万人,这让只有10万人口的韶山不堪重负。
1966年10月16日,长沙铁道学院的红卫兵向全国发出了修建韶山铁路的倡议,立即得到了全国的响应。11月13日,长沙铁道学院等学校的红卫兵和湖南省交通厅的工人们自发组织了“韶山铁路尖兵连”,在国家未同意立项的情况下自己开始了铁路勘测。同年12月底,国家相关部门才发布了相关的建设计划。
铁路部门根据所勘测的5条线路中,选定了从湘黔线马托铺站(现向韶站)引出支线,沿西北方向经过银田站到达韶山车站。线路全长21.4公里。韶山站的选址也有两个方案,一是放在距离毛泽东故居5公里的地方,二是铁路直接通入韶山冲毛泽东故居附近。最后,周恩来总理选定了第一个方案,这样做既能保留韶山冲原有模样,同时也能对参观人流起到缓冲作用。
铁路于1967年2月5日正式开工,完工时投资决算为993万元,湘潭、宁乡、湘乡三县组织劳动力3万余人施工,全国各地200多个厂矿企事业单位承担铁路所需器材的加工订货。在全国支援下,1967年12月28日,韶山铁路正式开通。上午8时正,火车司机孟宪魁驾驶着SL744号蒸汽机车彩车驶离长沙站,列车途径的株洲站、湘潭站都举行了庆典。上午11时许,列车徐徐进入韶山站。

2012年8月25日。 京广线。长沙至韶山的5365次绿皮车。车上还使用着老旧的煤炉来烧热水。(D4613/火车仔)

2012年8月。韶山线。长沙至韶山的5365次绿皮车。车厢的洗手间仍是老式的木头结构。(D4334/火车仔)

2012年8月。韶山线。长沙至韶山的5365次绿皮车。车上仍有最老式的木框22型客车。(D4433/火车仔)
列车离开湘潭站后,在沪昆线(湘黔线)的向韶站里不断向右变换着轨道,最后切割正线进入了韶山支线。
虽然速度慢,但韶山绿皮车仍有很多捧场客,遇到毛主席诞辰日、假期返乡日,车里总是挤满了乘客。
一进入韶山铁路,坐在窗边的李小山显得异常地兴奋,不断探头看着外面的风景,就差没把身子探出去了。已经年过半百的李小山,在17岁的时候跟着老师来看过毛主席的故乡,今天他再次带着妻子、儿子和孙子,事隔多年后再次坐上这趟熟悉的"朝圣列车",所以心情相当激动。曾经为了毛主席话题与别人打架的他为了郑重其事,特意穿了和当年参观时一模一样的衣着:白色衬衣、普蓝色长裤。

2012年8月25日。长沙至韶山的5365次绿皮车。李小山在座椅上熟睡,他带着一家人前往韶山参观毛主席故居。(D4326/火车仔)

2012年8月25日。长沙至韶山的5365次绿皮车。李小山看着窗外的风景。他带着一家人前往韶山参观毛主席故居。(D4326/火车仔)
当年他从家里走山路到郴州附近的三都,然后再坐火车前往韶山。为了前往韶山看毛主席故居,班上的每一个人需要交2块钱,当时一天的劳动价值只值两毛钱。因此每天下课后老师便带着他们上山砍木头卖钱,大伙足足干了两个星期。刚开始老师并没有告诉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攒够2块钱后老师便让大家去借白衣服,同时还要组织他们进行军事化训练。李小山站在队伍的第二位,第一位负责抬毛主席像,他就跟在后头举着国旗。
时过境迁,唯一没变的就是他所乘坐的绿皮车厢,他还清晰地记得车窗的木头边框和当年的感觉一模一样,只不过那时候车头是烧煤的。第一次坐火车的他们兴奋得一夜没有睡觉,就听着车轮哐当哐当地响。他们下了火车后,在韶山的学校里睡一晚,第二天便排队参观故居。

2012年8月25日。长沙至韶山的5365次绿皮车。列车进入韶山线后,窗外一大片绿油油的稻田。(D4408/火车仔)

2012年8月25日。长沙至韶山的5365次绿皮车。韶山线上的一个小道口。(D4422/火车仔)

2017年1月1日。5365次长沙至韶山绿皮车,一群老同学选择前往韶山聚会,她们在年轻的时候也搭乘过这一趟列车参观故居。(图/火车仔)

2017年1月1日。5365次长沙至韶山绿皮车,一位女士帮同伴按摩腰部。(图/火车仔)

2017年1月1日。5365次长沙至韶山绿皮车,三位乘客拍了窗外风景后齐齐低头发朋友圈。(图/火车仔)

2017年1月1日。5365次长沙至韶山绿皮车,一位老人制作好了手工卷烟后开始吞云吐雾。(图/火车仔)
当年韶山铁路的修建,也是为了应对日益增加的朝圣客流。1967年12月28日韶山铁路开通后,每天开行长沙至韶山间的韶1/2次,以及株洲至韶山的韶3/4次,其中韶1/2次便是现在的5365/6次列车。过去车上都坐满了前去朝圣的人民,现在则都是游客。当地旅行社的导游从发车时就开始不间断地在车厢里来回穿梭,招揽参加毛泽东故居旅游的散客。

2012年8月25日。长沙至韶山的5365次绿皮车。列车进入韶山站。(D4428/火车仔)

2012年8月。韶山线。长沙至韶山的5365次绿皮车。车上仍有最老式的木框22型客车。(D4433/火车仔)

2012年8月25日。长沙至韶山的5365次绿皮车。列车抵达韶山站后,来自各方的旅客正在出站。(D4501/火车仔)

2012年8月25日。长沙至韶山的5365次绿皮车。列车抵达韶山站后,来自各方的旅客正在出站。(D4432/火车仔)

2012年8月25日。长沙至韶山的5365次绿皮车。列车到站韶山站后,要下午才折返,工作人员拖着铁鞋到列尾固定。(D4428/火车仔)

2012年8月25日。长沙至韶山的5365次绿皮车。列车抵达韶山站后,机车开往站头端换向。(D4505/火车仔)

2012年8月25日。韶山火车站的尽头。(D4515/火车仔)

2017年1月1日。韶山站站台基本成为了附近的居民散步场所,一名孩子正在观看正在换向的机车。(图/火车仔)

2017年1月1日。韶山站。5365次机车抵达后等待换向。一名老妇站在一旁观看。(图/火车仔)
韶山火车站国内为数不多的尽头车站之一,设有两站台五股道。站房采用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采用了平面大屋顶和正面外加平顶的廊柱抱厦,楼高三层,整个建筑稳重大方。站房建筑面积3990平方米,可容纳旅客3000余人,同时还有外宾休息室。
如今,50年过去了,韶山站已经经过了多次修缮。2003年,车站经历了一次大的翻修后,站内外整洁干净,外墙刷着淡淡的绿色。面向广场的站房正中央挂着一幅标准的毛主席头像。候车室里从1967年便开始悬挂的巨幅油画作品《毛泽东去安源》和《开国大典》,至今仍亮丽如新。
韶山的人们已经熟悉了火车的运作,每当火车抵达前,站前广场便显得很热闹,各种的三轮车、旅游车在抢夺着客人,但当人流散去后,广场立马变得安静。
列车记忆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逐渐席卷中国大地。而韶山的旅客运输却在走下坡路。1966-1969年这四年间来韶山参观的游客达到了290万、200万、180万和120万人次。到了1980年初,人数大大下降到了25万人次左右。
1981年7月,往返株洲至韶山的韶3/4次列车停运。1985年3月底,长沙-韶山间的韶1/2次停运,只安排长沙至邵阳的505/6次拐入韶山站。
随着各方的努力,1987年4月1日起,长沙至韶山的韶1/2次列车再次开行,并加长了在韶山停留的时间,做到了早间长沙发车,傍晚韶山回程,方便更多的游客游玩。2001年,这趟列车变改为了现在的5365/6次。
与此同时,各铁路局联合旅行社,开通各种旅游专列。1998-2001年间,广铁青旅开行广州-韶山的游26/25次,同时武昌局、上海局等都开行前往韶山的旅游专列。
香港回归后,每年7月都会有香港的学生专列抵达韶山。
1999年,韶山站原站长曹东钊与和市政府、市旅游管理局沟通,让搭乘火车前来参观的团体游客门票票价优惠了30%,大大吸引了客流。
2014年3月19日起,广铁集团逢周末开行长沙-韶山间的T8321/2次特快列车,这是两地历史上首次开行的特快列车。早在2013年11月,韶山市就向广铁集团提建议,希望调整及升级现有的5365/6次普快列车,希望带来更多的有效客源。
特快列车运行时间只需要1小时41分钟,车厢里也经过特别的装扮,地板铺上了红地毯、天花板也贴上了红贴纸,车内悬挂着毛泽东各时期的照片,车内播放着激情飞扬的怀旧红歌,包括最经典的《火车向着韶山跑》。
虽然经过这么多的努力,但依然无法挽救下降的客流。在2017年1月5日的全国大调图后,5365/6次及T8321/2次将停运。每年春运时,铁路都会停开一些短途的慢车,以腾出车厢来跑临客。但春运后这趟“朝圣列车”是否恢复,大家心中也是一个未知数。

2017年1月1日。韶山站。5365次机车抵达后,一群游客在水牌前留影。(图/火车仔)

2017年1月1日。韶山站。5365次机车抵达后,列车长、乘务员与游客在水牌前留影。(图/火车仔)

2017年1月1日。韶山站。5365次机车抵达后,列车长、乘务员在水牌前留影。(图/火车仔)

2017年1月1日。韶山火车站售票厅门上贴着的停运公告。(图/火车仔)

2017年1月1日。5365次抵达韶山站后,站前广场变得热闹起来。(图/火车仔)
2017年1月1日,元旦长假,搭乘5365次进入韶山的乘客比往日有所增多,在送别了旅客之后,列车长拉上了乘务员,在水牌前合影留念。问及车站工作人员时,他们的答案是将会调到沪昆线上的车站继续工作。
售票大厅门上贴着一纸停运通告,时不时站着几名驻足观看的人。而2014年底开通的沪昆高铁,已经逐步开始承担了韶山的“朝圣”任务。
全篇图文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原文于2013年1月刊出,2017年1月进行第二次修改与照片补充。)
正點
韶山站是被整修过的吗?
文章里不都说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