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黎家豪@梅坎铁路
·
在京九铁路与广梅汕铁路交汇口的龙川地区,运行着一列绿皮通勤车。这趟运行在广东东北部山区绿皮车也与全国其它的绿皮通勤车一样,它承载着铁路职工上班下班的交通安全,也解决了沿线山区居民出行不便的问题。

在这个简朴的绿皮车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客家口音的人们聚在一起,认识或是不认识的,都会凑上来一起唠两句家常,这里就像一个流动的会客厅,为人们提供一个社交场所。

2016年7月。交通车售出的红色“小票”。

2018年6月,8673次驶出龙川北站。
随着运行图的不断调整,通勤车的运行距离也在不断缩短。
2016年第一次乘坐的时候,由龙川开往上陵,龙川一点多开8674次到上陵开8673次折返,全程有六十多公里,龙川开出后经停机务段、龙川北、东水、林寨、和平,终到广铁集团的局界上陵站,全程票价8元。同时夜晚还开行龙川-河源的小票车,全程票价也是8元。但河源班通勤在不久后被取消。
2017年9月,8674/8673次通勤车取消停靠林寨、和平、上陵,全程改为龙川-东水。
2020年4月,京九线东水站撤销,通勤车再次缩短,变为龙川-龙川北。车次也有所改变,原先龙川站下午四点五十分开的8674,龙川北五点半折返8673次停运,改为8666/8665次。
而现在,通勤只剩下龙川站终到龙川北站的早晚各一对列车:早上的8664/8663次、晚上的8662/8661次,全程只有四五公里,但在这四公里的距离,还有许多村民依靠这趟火车每天出城返校,卖菜。
·
山区菜农小慢车
龙川机务段和龙川北站建在龙川县北边的山区,附近山里还有几个村子,村里多为留守老人,他们大多数在家务农、带孙辈。在缺少公共交通和私家车的情况下,留守的老人们更愿意乘坐这一趟“免费公交”进城购物、办事。相比起公路,铁路前往龙川县城的距离要短2倍。

2019年10月。早上7时50分,8664次通勤车到达龙川北编组站。机车脱钩换向改开8663次返回龙川站。

2019年10月。早上8点,通勤车停靠龙川北站,一个奶奶在护栏外面等待值班员开门上车出去卖菜,一名铁路职工路过时买了一把青菜。

2019年10月。龙川北站。乘坐通勤车的村民在谈笑声中等待上车。

2019年10月。龙川北站,外勤代步用的老式双杠凤凰自行车,与旁边的东风4B与绿皮车同框,仿佛回到了90年代。

2023年4月。龙川运用车间,老奶奶挑着青菜走上站台,等着坐通勤车进城卖菜,身后是龙川运用车间整备场。

2019年10月。8时20分,8663次通勤车准备开车,阿婆把菜抬上车。

2018年5月。龙川北站,菜农抬着农产品有序上车。

2023年4月。龙川运用车间乘降所,菜农婆婆互相帮手把菜抬上车。

2018年5月,8673次停靠龙川北站,一个大爷抬着青菜上车。

2023年4月。前往龙川的通勤车里,菜农们坐在一起聊天。

2023年5月。搭乘通勤车进城卖菜的老人。

2023年4月,菜农们把农产品放在车门处,方便下车。

2023年5月。龙川站。早上9点,8663次通勤车到达龙川站。老人抬着青菜准备下车。

2023年4月。通勤车到达龙川站,老奶奶们背着菜走地道出站。

2023年5月。早上,8663次通勤车到达龙川站,卖菜的老人从地道走向出站口。

2023年5月。从通勤车下来的老人走出龙川站,前去车站旁边的和平路卖菜。

2023年4月。早上九点,龙川站出站口,王奶奶和几位奶奶分开后各自寻找摊位卖菜,我问王奶奶把菜拿去哪里卖,她说去中和路,那里人多,靠近市场,于是我跟着她一起去了市场。

2023年5月。龙川。菜农从通勤车下来后,挑着菜走向摆摊点。

2023年4月。龙川县中和路,疫情散去后,街上摆满了摊档。

2023年4月,龙川县中和路。王奶奶寻找位置摆摊。

2023年4月。龙川县中和路。王奶奶找好位置后,将一个蛇皮袋摊平垫菜,这时隔壁猪肉铺的档主过来购买了她的苋菜。

2023年4月。龙川县中和路。不少市民前来买王奶奶的菜,下火车后1小时,她的菜就卖完了。不久前,她的儿女教他学会了使用二维码收款。

2018年6月,从东水开出的8673次。一位村民从家里抓了只鸡带出去给家人。

2018年6月。从东水开出的8673次。阿婆看着我对着她的鸡拍拍拍,从鸡下面掏出一个刚生的鸡蛋,用客家话对着我说:“这个鸡春送给你”。接过鸡蛋前,我立刻掏出相机记录下了阿婆和后边看热闹村民的笑容。

2017年7月,8674次停靠和平站,一位菜农带着卖剩的农产品回家。

2019年8月。下午,通勤车到达龙川机务段乘降所,卖完菜的菜农从通勤车上下来准备回中心村。不少村民早上从这里坐车出城,下午再坐回来,每天都这样往返着。

2023年5月,龙川运用车间。下午班龙川北开往龙川的8665次通勤已经停运一个月有余了,一个奶奶摘好黄豆带着孙子孙女进城赶晚市。傍晚6点,我看到她们在乘降所没有离开,我心想她可能不知道下午那班通勤车已经停运了,于是我上前询问,她们还真不知道,说很久没坐下午的车了,以前一直在早上坐出城,于是三人只好打道回府考虑第二天早上再把黄豆带进城售卖。
·
职工与村民的暖心车

2020年8月,8674次(龙川-东水)通勤车经停龙川机务段乘降所。

2019年10月,下午5点半,通勤车停靠机务段乘降所,这个时候机务段来了一批刚从铁路学校司机专业毕业的学员到机务段进行实操培训,早上7点半从龙川站坐到机务段,下午5点半返回,每天乘坐交通车通勤成了他们的日常。

2017年9月,从上陵开往龙川的8673次通勤停靠机务段乘降所,下班的火车司机乘坐通勤车回龙川火车站旁的单身公寓。

2017年9月,8674次(龙川-上陵)通勤车到达机务段,交班司机敬礼接车。

2018年5月,8674次(龙川-东水)通勤停靠龙川机务段乘降所,司机在此交接班。

2023年4月。早上7时40分,通勤车停靠龙川运用车间,车上下来的职工奔向各自的岗位,通勤车前往下一站龙川北站,随后将折返回龙川。

2023年5月。龙川运用车间。早上7时40分,从通勤车上下车的职工,各自奔向自己的岗位。

2021年11月。龙川站。下午六点,距离开车时间还有十五分钟,一名准备到机务段上班的火车司机在通勤车上和家人视频通话。

2020年11月。龙川北站。车次变更为8665次的通勤车准备连挂车厢,东风4机车的卤素大灯发出的光芒染黄了车厢内的过道。

2021年11月,梅州火车迷林子老师说许久没有去龙川拍火车了,便约上我,带上他的小儿子小恺一同前往,这个时候林老师也开始培养小恺使用相机拍照片,8665次(龙川北-龙川)在龙川北站挂车,在后面默默地拍下了父子俩在这趟车上的时光。

2019年8月,龙川站,8662次通勤车挂车,一位父亲抱着孩子看通勤车连挂。

2019年8月,龙川站,8662次通勤车挂车,一位父亲抱着孩子看火车,小朋友的手里拿着一个托马斯火车里的培西,想必他也特别喜欢火车。

2019年8月,雨后,进站的T8370次(深圳-梅州)与画面右侧即将发车的8662次通勤车。

2019年9月,龙川机务段乘降所,8674次(龙川-东水)通勤车准备发车,乘务师傅准备上车关门,看到我还在拍来拍去,笑着跟我说,“赶快上车吧,我准备关门了哦”,我一路小跑过去上了车。
为什么我对这个角度如此痴迷?
2016年7月,我第一次坐通勤车就是在这里上的车,当时的编组是3节25B客车,2016年10月,对外的小票取消后编组缩短成了两节25B客车。拍这张图片的时候,突然变回了最开始的3节编组,于是我就不管三七二十一了就是对着车一顿拍,问师傅为什么会多了一节车,原来,这个时候来了一批分配到龙川机务段的机车乘务学员,每天要到机务段实操培训,两节客车坐不下那么多学员,于是增加了一节车厢。

2018年5月,下午,一位老人带着两个孙女进城上幼儿园,送完孙女们到幼儿园后把菜带到车站旁边的的市场摆卖。

2018年6月。8673次。龙川北站。坐火车上学的女学生。

2017年8月。龙川站。在交通车上嬉闹的小孩。

2018年6月,龙川机务段,一对母女带着蔬菜进城,下午5点半,龙川站迎来列车高峰,通勤车会在龙川机务段待避列车,利用这个间隙她们摘起了菜叶,下午6点到达龙川站后,走几步路回家就能炒着吃了。

2018年4月,龙川北站,进城赶集的菜农和准备返校的孩子。

2018年4月。龙川北站,一位奶奶带孙子孙女进城上学,离回学校还剩十几分钟的时间奶奶掏出了手机给孙女玩儿,旁边一同进城的几个小男孩凑进来目不转睛地看着手机。
·
继续往北:和平与上陵

2020年4月,下午,8662次龙川站挂好车,即将办理发车,终到龙川北站。

2019年3月,通勤车车底停放龙川站侧线,白天一直放在站内的2节车厢成为了龙川站的特色风景。
2016年7月,刚中考完的暑假,梅州火车迷日哥邀请我和阿裕从梅州一起去龙川,去龙川机务段看机车和坐通勤车,在那个时候,我并不知道离家100多公里外的龙川有什么,只知道机车上喷有“广铁龙段”字样的机车。确定好日子后,我们几个人从梅州坐火车出发到了龙川,下车后我们就打车到机务段乘坐了这趟通勤车,坐去广铁集团和南昌铁路局的局界站——上陵。

2016年,我第一次坐通勤车的本务机车是这台3811机车,如今这台机车改成了货运机车,在惠大铁路上奔跑。

2017年7月,8674次(龙川-上陵)到达上陵站。上陵镇位于广东省和平县北部,西北侧与江西省定南县相连,是京九铁路入粤第一镇,四周群山环绕,镇内最高峰——紫云嶂海拔高达1009米,这也是镇名为上陵的由来。

2017年7月,上陵站的站房的外观设计巧妙的运用了山峰的外形。

2016年7月。上陵站。8673次(上陵-龙川)准备挂车。

2017年8月,通勤车本务正在等待调车信号,这时K106次(深圳-北京西)驶出五指山隧道通过上陵站。

2017年9月,上陵站。8673次(上陵-龙川)正在连挂,副司机挥动手旗信号指挥,几位车迷在拍摄车钩连接瞬间,一旁的安保大叔也没有阻拦,而是默默地守护大家的安全。

2018年5月,斜阳透过车窗照在通勤车座椅上。能开窗的老式25B车厢里,独有的皮座气味,没有限高器的车窗,每次上到车便迫不及待找个车窗奋力把车床抬高,即使在太阳的炙烤下窗框的温度已经把胳膊肘烫的来回伸缩,但还是挡不住把相机伸出去拍摄窗外风景的激情。内燃机车在前面摇摆着,风把柴油烟味儿吹进了车厢。

2019年8月。东风4牵引交通车冒着黑烟在京九线上以每小时100公里的速度飞驰。

2016年7月。通勤车高速行驶在京九线上,列车一进入隧道,高转速的柴油机声在整个车厢内炸裂般的回响,当时对我来说感受到了无比震撼。

2017年6月,通勤车驶出五指山隧道。五指山隧道是京九铁路最长的隧道,全长4455米,位于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

2017年7月,8673次(上陵-龙川)进入和平站办理乘降,和平站位于广东河源市和平县,是京九线南下进入广东的第一个客运站。

2017年7月。和平站。外勤助理值班员办理8673次(上陵-龙川)发车。

2017年9月。广东和平,和平县盛产猕猴桃,果农把包装好的猕猴桃带上车,免费且快速的通勤车成了他们把农产品带出城售卖或是送亲友最便捷的交通工具。

2017年8月。上陵前往龙川的通勤车内,一位父亲正在为他的女儿拍照,父女俩和我们一样,坐通勤车去上陵体验了一个往返。

2017年8月。上陵前往龙川的通勤车内,列车在龙川站停稳后,他带着女儿到机车与车厢连接处看火车头,这位父亲说,他以前也是一名火车司机,曾经也靠这趟火车上下班。

2017年9月。车辆乘务员彭师傅与司机联控。
信号灯由黄灯变为绿灯后,表示已经开放龙川北站的预告信号,随后乘务员师傅喊车外吹风的乘客上车,乘降作业完毕后,彭师傅和机车司机进行联控:
“客车8662次司机机务点发车,客车8662次司机机务点发车。”
“客车8662次机务点发车,司机明白!”
列车缓解,机车发出两声笛声,朝着日落的方向驶去。

2018年10月。通勤车的列尾灯和前方的预告信号机。

2022年4月。龙川站。在交通车的运行过程中,总能听到车辆乘务员陈师傅与通勤车司机对话。
司机:客车xxxx次车辆乘务员核对尾部风压
陈师傅:客车xxxx次尾部风压600千帕
司机:客车xxxx次贯通试验
陈师傅:客车xxxx次乘务员明白……
陈师傅是龙川交通车的车辆乘务员,他不但工作认真一丝不苟,待人也很热情,经常坐车的职工和村民对他评价都非常高。陈师傅在工作中经常能捡到乘客遗留下的衣服、工作证、雨伞等,他都会妥善保管好并还给物主,对坐车的村民和学生也像列车员对待旅客一样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充分体现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2023年4月。龙川北站。坐在车上思考的老人。

2020年8月,8674次通勤车到达龙川北编组站。

2020年1月,8674次通勤车进入龙川北站停车,与中铁二局的大车面面相觑,这四台机车在龙川机务段修竣,准备往下行开。大车告诉我,这四台机车要从这里用铁路运输到广州港,在港口装船运到老挝,执行中老铁路的铺轨任务。

2020年4月。东水站即将撤销,最后一次坐车路过。

2020年1月。8674次(龙川-东水)到达东水站。2020年4月。东水站撤销,通勤车再次缩短,改为龙川-龙川北。现在,原先的东水站停通勤车的侧线已经拆除。只剩下通过列车的正线。

2019年11月。8674次到达东水站,机车解挂换向,后方电力客车T212次(深圳-上海南)通过。

2019年11月。8673次在东水站挂车。

2016年7月。南局南段东风11牵引T212次(深圳-上海南)加速通过东水站。

2019年10月。东水站职工养的八哥。

2019年11月。村民在东水站站台晒的稻谷,几只小鸡在偷吃。

2020年1月。东水站,一位奶奶抱着孙女下车。

2018年4月。东水站。挂头中的8673次和等待上车的职工及家属。

2017年7月,东水站,8674次,职工大叔护送小朋友上车。
·
难舍难别
龙川地区的通勤车自京九线开通就开始运行了,从最开始的货车“棚代客”,到线上淘汰下来的老式22型客车,再到25B绿皮的非空调客车,一批又一批的铁路职工在坐着它“平平安安上班去、安安全全归家来”,不少职工对它早已有了难以割舍的感情。大家在忙碌了一天的工作后,上到车厢里既可以小憩一会,遇到老朋友还可以胡侃海聊,车上还可以直接买到村民们新鲜采摘的蔬菜水果,省去了不少时间。

通勤慢火车连接着乡村与城市,承载着农产品进城,惠农惠民,为乡村振兴献出了自己的一份量,也真正体现了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初心。

2019年11月。夜晚,8661次通勤车在龙川北站挂车

2019年11月,通勤车驶离龙川北站,列尾望去的编组场,星光点点。
2023年7月,新一轮的铁路调图即将执行,这趟通勤车“有幸”被保留了下来。这对于没有汽车的铁路职工来说、对于每次卖菜收入利润只有40、50元的村民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2020年,郴州-白石渡的“菜农专列”通勤因郴州站改停运至今,广州西-江村通勤也相继停运,如今只有龙川通勤车坚持到了现在,为职工保驾护航安全送到工作岗位,为农民,学生提供进出城的免费公交。
近年来,全国各地不断发展乡村振兴,坚持脱贫攻坚,龙川县城与龙川北站周围的山村路程远,且没有公交车,通勤车的出现帮助了大批村民使农产品走出城,这趟火车剩下的4公里的里程,或许就是带领这些村民走向小康社会的最后4公里……
·
·
(本文经作者授权使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作者介绍
黎家豪/梅坎铁路
生于00年代的广东梅县人
记录广梅汕铁路的变迁,以及梅坎铁路
新浪微博:@梅坎铁路
欢迎为作者赞赏稿费
靓,很宝贵的记录
坐过江村和龙川的交通车
好文!曾有幸乘坐过广州西-江村通勤车,一节本务机与短短几节25B是最能承载铁路温度的
上文所提到4辆中铁二局大车是刚执行完梅汕铁路铺轨任务,在龙川机务段刚刚大整过
其实粤东北地区非常需要这样的小票车,像一路上很多车站都废了,但是铁路始终比在山中绕来绕去的公路快,不过想到是广铁运营….还是不抱期望了,能保留这一小票车也是仅存的温暖了
感谢笔者多年来的记录与分享,朴实无华的文字与有温度的照片,让我深受感动。再次感谢!
拍得真的很好看,尤其是2019年9月那一张!
没想到还有人专门为这趟班车写了这么棒的推文,满满的回忆。在老家的时候,周末坐免费通勤车从龙北到龙川站卖菜,上中学时坐通勤车从学校回家,周日下午又坐着它去学校,真的很感谢有这趟班车,少走了很多很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