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火车仔
在广州站与江高镇之间,每天都开行着一列供铁路职工上下班的通勤火车。在春运期间,平时通勤车的三节绿皮车厢将被调去用作临客,取而代之的仍是一节节绿色的棚车货车。但随着铁路车底的逐渐充裕,广州的“棚代客”已在2007年春运时结束。 2007年春运,记者实地探访了最后的“棚代客”列车。
用来做“棚代客”的货车采用P65型行包快运货车,这种货车的舒适度较好。车厢经过改造,内部靠墙处都加上了临时长椅。为了采光和通风,列车在运行时两侧的车门都会打开,因此车门处加焊了一条可活动的铁管作为围栏。每节车厢里有一位列车员,负责通勤车到站时开车门、收放上下车用的长木梯,还要保障乘客的安全及保洁工作。一位常坐车的老师傅调侃道:现在最先进的动车组生产商叫“庞巴迪”,我们这个也不弱,可以叫“棚巴迪”。 但“棚巴迪”列车一点也不舒适。首先上下车就充满了刺激。因为货车没有设置楼梯,车地板与路面会有约两米的高差。为了上下车方便,车厢里准备了一把三米高的木梯。列车到站后,列车员会把木梯放下,乘客就爬着梯子上车。有时候附近的菜农也会搭便车,就会两人一上一下接力台货。
列车缓缓启动后,无论你位于车内哪个位置,都能感觉到自己与车厢“融为一体”。货车最简单的减震系统开始把铁轨上的各种不平顺毫无保留地传递到身体各处。随着速度的提高,日内的五脏六腑开始随着车厢剧烈晃动,“哐当…哐当…”。此时耳朵也不好受,没有任何隔音的车厢就像一个巨大的共鸣箱,各种细小的声音都被无限放大,两个人面对面说话也只能靠喊。
虽然车厢环境这么差,但不少上车的铁路职工还是很快靠着墙壁入睡,每一年,他们都用这种的特殊方式来支持着春运。
真有这样的啊,小时候老作梦梦到坐这种车。
很有意思
现在还有这样的车吗?
广州已经好久没有棚代客了,可能要去其他地方才能看到了。现在职工车都开始改用25了
第九张图中间的东风4好像是传说中的“开口东风4”?
没错
真有意思!
这还算通勤车用棚车,我小时候坐过正式的春运火车用棚车.
不错,半闷罐子车,真是大开眼界,谢谢非人
上个手机退休之后就找不到这里了,终于,今天又找回到这里来了。爱了。
谢谢!欢迎回来!
第一张图里的df4b好像既不像西瓜,也不像橘子,倒像西红柿
第2张图片的SS8是0001吧
轻松被小八超过了
不确定,太模糊了
是的,主要是看那块白色的中国铁路第一速的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