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梅坎铁路 、火车仔
图: 梅坎铁路 、林子、奥斑马、陈烜旻
管俊鸿、王晨、幸运的红豆
·
广梅汕铁路,是广东省和铁道部合资修建的地区性路网干线,全长约480km,它是广东自筹资金修建的第二条地方铁路。
广梅汕铁路西接广深线常平站,经惠州、河源、龙川、华城、兴宁、梅州、丰顺、揭阳、潮州至汕头市。线路走向在粤东北绕了一个大圈。这条铁路现在已经是广东铁路网重要的组成部分,全长213km的常平至龙川段,为国家一级铁路京九线的组一部分。龙川至梅州段,也是连通粤闽两省的漳龙线的一部分,让福建方向的列车可以直接进入广东。畲江至汕头段,连接着重要的经济特区汕头市和汕头港。
·
广梅汕铁路的建设,牵动着粤东人民的心。1989年,出生于大埔的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嘉应大学复办后第一任校长杨培新先生,曾公开撰文,呼吁尽快开始建设广梅汕铁路。粤东地区在海外约有1000万侨胞。这些华侨及港澳台同胞,也都希望通过建设广梅汕铁路的方式来振兴家乡经济,改善家乡交通落后的局面。
同时,广梅汕铁路所经过的崇山峻岭中,也蕴含着丰富的煤、铁、锰、钨、铝锌矿铜等矿产资源,过去一直通过陆路及内河水路运输,运力严重不足,要破解这样的局面,就必须尽快修通铁路。
筹钱建铁路
吸取了三茂铁路建设的经验,广梅汕铁路在其基础上更加“大胆”。
因为当时国家财政十分困难,广梅汕采用了前所未有的管理模式——打破了由国家独家兴建铁路的先例。在广东省政府的政策支持下,铁路建设资金的筹集采用了“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当时全线概算18.5亿元人民币,铁道部投资3.5亿元,广东省财政提供6亿元,建设银行提供贷款2亿元,亚洲开发银行提供贷款2亿美元,其余采用发行债券、招商引资等多种渠道筹集。
在建成通车之时,由于物料价格上涨,最后结算时总共花费了42.95亿元。
为了实现各投资主体的利益,1988年10月8日,在建设的准备阶段时,就成立了广梅汕铁路总公司,由它来负责铁路的筹资、建路和还贷工作。这家公司当时确定为广东省属国有企业,委托广州铁路集团公司代管。1997年改制为广梅汕铁路有限责任公司。
·
·
为了克服资金困难,广梅汕铁路采取了各种办法来加速资金的回笼。
其中一个打破常规的办法,就是运营上采取“边建边开”的办法。与传统国铁“修建-试运行-验收-运营”的模式不同,广梅汕铁路是修好一段、运营一段。
因此在兴建广梅汕铁路的四年时间里,有着多次的开通记录:
1991年5月31日,开工建设。
1992年7月1日,常平至惠州段开通,开始办理货运。同年11月开通客运,开行惠州-长沙客车。
1993年7月1日,惠州至仙塘段开通,开始办理货运。10月8日,开通客运至河源。1993年12月30日,开通货运至龙川。
1994年4月1日,仙塘至龙川段开通货运。
1994年8月1日,开通兴宁至梅州段货运。10月28日,开通客运至兴宁。12月28日,开通客运至梅州。
1995年7月1日,畲江至揭阳段开通货运。
1995年7月20日,广梅汕铁路全线贯通。
1995年9月28日,开通货运至汕头,也就是全线开通货运。
1995年12月28日,全线开通客运。
采用这样“边建边开”的方法,广梅汕铁路的实际建设工期比原计划提前了10个月。1992年实现运收248. 9万元,1993年实现运收2058万元,1994年实现运收8606万元,一举扭亏为盈,1995年实现运收2.3亿元,利润4000万元……
与此同时,施工建设人员还不断地开源节流,通过控制设计概算、施工预算、优化设计方案,严把材料价格关和工程规模,使得投资得到了严格控制,每公里造价为895万元。并在1996年底的全线总初验中,工程质量综合评定为优良。
·
·
还有一个筹资的办法,就是在车站设施的建设方面。
广梅汕铁路公司向境内外招商引资,寻求合作方共同建造车站、经营客车、货场等。
在建设车站站房时,采用铁路出地、对方出钱、合作建站、物业分成、各自经营的方法。在客车方面,广梅汕公司与上海铁菱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由上海铁菱出资1.1亿元购买3列客车,年固定回报率为10.5%。货场方面,广梅汕公司出让地皮使用权,对方出钱,利润五五分成,30年后货场无偿归还铁路,这看起来有点像现在的“BOT”模式,仅仅是货场项目,就吸引投资约1亿元。
在运营思路上,广梅汕铁路公司也做出了不少创新。由于当时广梅汕铁路委托广铁集团代管,运输组织上由广铁集团统一调度,客运、货运与全国联通。但是在运价上,广梅汕铁路根据国家给予的特殊政策,广东省给予的运价浮动权,采取了灵活的运价方式,以争取更多的货运货源。同时,货运职工还主动走出去,想货主所想,主动组织货源。
·
·
在客运方面,广梅汕公司以优质服务取胜,同时采取了季节、节假日运价浮动机制。客运人员曾在列车上组织售返程车票,代售轮船票、汽车票,代办旅客住宿等便民服务。并在市、县镇设立车票代售点,组织汽车到火车站接、送旅客,组织电话售票等。
·
从“大十字”开始
现在的广梅汕,从常平的三角线往北,一直到龙川,已经属于京九铁路的一部分,这段铁路已在2012年12月实现了双线电气化改造。广梅汕铁路从龙川站往东,又变回了内燃单线,成为了漳龙线的一部分。两条干线在龙川的分叉处,形成了一个巨型的铁路立交,大家都叫它“龙川大十字”。
·
·
龙川,也可以说是广梅汕铁路的另一个大本营。1995年便在这里设立了龙川机务段,行政位置是河源市龙川县的老隆镇。
龙川机务段,是京九线最南端的内燃机车中修机务段,最鼎盛的时候,牵引区间包括京九、京广、广深、漳龙、广茂、畲汕6个区段,有东莞东、惠州、埔前、河源、龙川北、梅州、揭阳、汕头8个调车点,担当着50多对货车、20多对客车的牵引任务。
而现在,龙川机务段担当龙川至梅州、汕头、深圳、广州、龙岩的旅客列车牵引任务,以及龙川北站至东莞东、江村、汕头北、梅州、铁山洋的货物牵引任务。
内燃时代,广铁龙段配属过DF4B、DF4D和DF5等各型内燃机车。现如今,广铁龙段已经配属了HXD1C型电力机车。
·
·
同时,龙川站每天还开行由DF4B牵引25B型客车的职工通勤车,与广州通勤、白石渡通勤一样,供职工及学生,农民乘坐。
通勤车往返于京九线上,终点是广铁局界上陵站,全程8元。向列车员付钱后,列车员会给一张红色的小纸票,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小票车”。可在2016年10月,对外的小票车取消了,改为只对铁路职工及家属开放,并由原来的三节25B客车改为两节。2017年9月,通勤车的终点缩短至东水站,取消停靠林寨、和平、上陵站。(编者注:将来会有文章专门介绍)
·
·
在龙川机务段,有两台国内限量、外观独特的机车——DF4B-7364与7365。1994年,四方机车车辆厂生产出两台DF4B技术验证车,因为当时生产了大批的DF4E型内燃机车,因此7364与7365机车采用了DF4E的外壳。
·
·
7364与7365这两台机车,当时出厂是天蓝色涂装,师傅们称7364机车外号为“蓝鸟号”。铁路爱好者称为“方头4”、“龙川B”。2018年6月,这两台机车和龙川机务段的数台DF4B离开龙川,前往支援海口机务段,机车目前已在海南岛上奔跑。
·
翻山越岭进梅州
从龙川分出后,广梅汕铁路变回单线内燃线路,最高速度降到80-100km/h。线路一直往东行进,呈一个横放的“S”型走向,不断穿越着龙川与兴宁之间的高山低谷:先是绕道北面抵达五华,然后再沿着五华河畔向南蜿蜒,抵达兴宁后,在城南沿着山麓而行,最后到达分解处畲江站。
·
·
在此,广梅汕铁路分为两路,一条由畲江往东北方向,沿着梅江一直前往梅州;一路向东南方向前往汕头。
龙川至梅州段,共设12个车站,平均站间距11.86km。
·
·
1998年4月8日,梅州至坎市铁路开始修建,线路从广梅汕铁路的梅州站往西引出,与龙坎铁路的坎市站相连,全长145km。这条线路于2000年7月1日竣工通车。梅坎铁路建成后,加上龙川至梅州段,现在已经成为了漳龙线的一部分。
梅坎铁路对于粤闽两省来说都是一条重要的运输捷径,厦门至深圳、广州的距离比绕道株洲节省了超过1000km,同时也连通了我国东南沿海铁路,扩展了京九铁路和广梅汕铁路的路网通达,也使龙岩周边的革命老区,可以连通深圳、珠海、港澳及深圳、广州黄埔、汕头等港口。
·
·
梅坎铁路建成之后,将把广梅汕线、龙坎线、漳龙线和京九线相互连通,因此在建设之时,广梅汕公司已经在考虑在龙川北至铁山洋站之间,新建一个地区性区段站。
最后根据机车的牵引定数和乘务员、机车的周转效率,决定在梅州建立一个折返段。梅州的地位位置处于龙川北、汕头、铁山洋三站之中位,同时也是两条线路的变轴点。梅州也是粤东山区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方便职工的后勤安排。
·
·
2016年4月清明假期,广铁开行广州东往返梅州的K6539/42、K6541/40次临客列车,编组为3节单层硬座车+8节双层硬座车+4节单层硬座车。列车得牵引机车为DF4D或DF4BK,DF4B也偶尔客串一下。
·
潮汕的逆袭
广梅汕铁路的另一支,被称为畲汕线,线路由畲江折向东南方向,穿越莲花山脉到达揭阳站。
·
·
2019年1月调图后,这趟运行时间长达8小时55分的T8380次(汕头-梅州-广州东)将改区间为大埔-广州东。因汕头新增二线通车,汕头开往广州方向的动车班次剧增,所以汕头也“抛弃”了这对普速慢车。也就意味着畲汕线最后一趟特快列车,且是DF4BK跑的最后一对列车即将从畲汕线上消失。
·
·
铁路抵达揭阳站后,忽然向东北方向拐去,沿榕江平原的山前丘陵区至潮州站。潮州文化学者李英群在电视台节目里提到,广梅汕铁路最初的设计时并没有经过潮州,而是一条直线直奔汕头,后来经过多方争取,铁路才拐了个弯经过潮州设站。
说起潮州,其实早在1904年,就开通了中国由华侨投资兴建的第一条商办铁路:潮汕铁路。铁路为窄轨单线铁路,机车、枕木和铁轨从美国进口,客车和车厢由日本进口。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汕头至潮安全长39km的铁路竣工。但在日本侵略中国时,铁路毁于战火。铁路现在早已变成了潮汕公路的路基。直到广梅汕铁路的开通,潮州与汕头间才重新有铁路相连。
·
·
离开潮州后,广梅汕铁路再度往南,在韩江右岸平原行进,直至位于梅溪河岸的潮安地区,线路最后终到汕头经济特区,并连通了汕头港。潮汕地区多为平原地貌,因此设立了多个道口。前往汕头的路上有着31个道口,它们以数字命名,从1道口至31道口,代表着畲汕线的第几个道口。
广梅汕新增二线工程,将取代汕头-汕头北-龙湖的老线,以桥代路。因此通车后,老线的道口也将被拆除。
·
·
长期以来,潮汕地区作为广梅汕铁路的末端,其客运产品完全没有竞争优势。广州东站曾用从广九直通车上退役下来的25Z型客车开行广州东-梅州-汕头特快列车,但由于列车要先前往梅州停靠,然后再折返回到畲汕线前往汕头,全程旅行时间接近9个小时。铁路客运冗长的时间,难以与公路客运竞争。
·
·
直到2013年末,厦深铁路开通,新建的潮汕站成为了潮汕地区铁路交通的首选,广梅汕铁路的需求再度削弱。
广铁集团也看到了巨大的客流需求,不断地加开广州南、广州东至潮汕站的跨线动车组。广州与潮汕地区的旅行时间从7-9小时,缩短到了最快约3小时有余(广州东)或2小时50分左右(广州南)。
·
·
但由于当时为了协调地方各城市的需求,潮汕站的行政选址位于潮州市,且位于揭阳、潮州、汕头三市居中之地,实际上对于汕头市民来说,还有约30公里的距离。
为了进一步缩短广东东部、东北部山区与珠三角的时空距离,广梅汕铁路开始规划“增建二线”,也就是梅汕铁路客运专线。这是一条双线电气化250km/h级别的客运专线。最先开始从厦深铁路至汕头联络线、广梅汕铁路龙湖南至汕头段二线工程开始。
这条铁路在2006年就开始与厦深铁路同步申报,直到2013年中国铁路总公司才正式批复初步设计。2014年10月份,联络线开始施工。
·
·
整个工程包括厦深铁路与广梅汕铁路汕头方向疏解联络线,长度21.6km。龙湖南至汕头段增建二线及电气化改造,增建第二线及既有线改造22.9km,届时二线区段也为新建梅汕铁路的一部分。
汕头站为2台4线的尽头式车站,还有1条疏港铁路通往港口,并设有汕头整备所。为了配合梅汕铁路的开通,汕头火车站站台将由低站台改为高站台,并进行电气化改造。同时还新增了旅客天桥、扶手电梯、垂直电梯等设备。(更多内容将在梅汕铁路文章中介绍)
2019年1月5日,经过调图后,位于汕头市区的汕头站正式与厦深铁路通车。2019年10月11日,梅汕铁路正式开通。现在,梅州西、广州东、广州南、深圳北、香港西九龙等都有动车开入汕头站。
而因为新建二线被划为梅汕铁路的一部分,广梅汕铁路的畲汕线,将改为畲龙线——畲江至龙湖。
未来,汕头站还要接入汕汕(汕头-汕尾)铁路、粤东城际铁路等,站台规模将达到11台23线。但对于广梅汕铁路本线的服务,只会越来越弱。
·
·
广梅汕铁路,正如同所有的单线内燃铁路一样,在全国高铁化进程之下,客运服务将逐渐被客运专线所替代。但广梅汕铁路的建设,连通了京九、漳龙这两条大动脉,为铁路多元化经营积累了经验。更重要的是,它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加强了粤东地区与港澳、珠三角地区的联系,串联起惠州、汕头、潮州、黄埔、湛江等多个港口,让粤东地区的人流、物流效率大大提升。
(本文经作者授权使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
参考视频
潮州电视台《追忆广梅汕铁路通车历史》
https://v.qq.com/x/page/o3004woctea.html
作者后记
拍火车时,很多大车和师傅会问:“为什么现在那么多高铁,和谐号复兴号不去拍,要跑来这里拍又破又脏的柴油车?”面对相同的问题,我总笑着说:“就是喜欢这些老火车头,从小看到大,一直都喜欢。”
为什么这么喜欢火车,我也解释不清。小时候看火车,捂着耳朵,既兴奋又害怕:害怕这个庞然大物的雄厚汽笛,也嫌忌他刮起大风、冲破一切的力量。
现在拍火车听到越浑厚的笛音,和高转速的柴油机声,就异常兴奋。在线路旁拍火车时,经常能遇到大车师傅鸣短笛打招呼,我也挥手致意。
因为这些机车不能每一台都像铁路博物馆那样退役后被保护起来重新整修供人观赏,更大功率的机车终将会取代这些老东风。所以等待这些老车的命运将是封存、拆解。我最希望的,就是希望这些东风机车,能活久一点,再跑久一点….
“行人车辆请注意,火车来了,不要抢道,抢道危险”道口报警铃响起,这是汕头给我最大的印象。
2017年起笔者多次探访汕头,与汕头的缘分,还得从网上认识的前辈车友们说起。
刚开通微博的时候,经常搜索广梅汕铁路关键词,刚入圈的我没想到沿线还有那么多的大师级前辈车友,大部分内容都搜索到“陈火车”老师的图片及视频,大多为畲汕单线铁路以及道口,便与他联系之后成了好友。交谈中说起道口,在很多铁路爱好者眼中,火车通过道口是非常能体现出一个地方的人文景观,2016年末得知,汕头新增二线通车后将取代汕头-汕头北-龙湖的老线,也就意味着老线道口将要拆除,汕头站内将电气化成动车站,便请教陈老师之后多次前往汕头记录了这段老线最后的时光。
开通微博时认识到许多志向道合的朋友,那时候发的图片都是围绕着广梅汕铁路这个主题。后来,非人狂想屋站长火车仔联系到了我,深度交流后,便商量写一篇关于广梅汕老历史的文章,能与如此资历深厚的老师学习交流,我感到十分荣幸。同时,也通过QQ认识了一位从广梅汕铁路开通就一只直在用相机记录的林子老师。从他的镜头里,让我看到父亲曾经带我在站台上看见的“先锋号”橘子2622挂牌车不止存在记忆里,以及如此美好,和谐,车厢颜色极丰富的那个年代。林老师工作之余也时常与笔者一起拍火车,其子佳裕和我们一样也是铁路火车爱好者,一到假期我们便相约到各地拍火车。
整个梅州喜欢火车拍火车的也就这么几个人,能与这些好朋友相约一起爬山涉水、一起赶车、一起获得满满的收获,都是使人无比开心的事情。
总是会想,多年后,翻开相册,总会感叹一句:当年那么多东风4,多美好啊!
文/梅坎铁路
·
主作者介绍
`
林莺飞/泥坑家的林子
广东梅州人
从小喜欢铁路、民航等交通工具,并用手中的相机来记录着这份情感…
新浪微博:@泥坑家的林子
`
黎家豪/梅坎铁路
生于00年代的广东梅县人
记录广梅汕铁路的变迁,以及梅坎铁路
新浪微博:@梅坎铁路
·
记得2014年时京沪还有8K呢,记得有一回8K拉全敞车大列停落垡站一道,满满的回忆
调机真好看
怎么说呢,抢铁留了这么多老东风4还是很不错的,粤东的线路、车站也比较静谧,能让人亲身体验“铁路”的感觉。
但到了那一天,汕头站大规模扩建,股道上空接触网密布,一列列红银动车组整齐排布的时候,这些拍老车老线路的日子也快到头了。
当然汕头这emmmmmmm的发展状况会让这一天来得很迟。
一个东,一个西。家父在西边的三茂,大伯在东边的汕头站。
从一路直通的K556/7开始,联通了广东的两边。
身为客家人却从没到过梅州,有点遗憾
广梅汕05年的时候吧,也就是非典那个时间,客车涂装是“GMSR 广梅汕铁路”的。可惜在这文章没看到。
知道博主松口人,没想到博主是00后,这么年轻!
写得真好!
勾起了以往的回忆,我是伴随着广梅汕铁路一起长大的,所以对广梅汕有着特别的感情!
满满的回忆,满满的感动!
谢谢博主!
这才是真正的中国铁路
2018年4月。汕头至梅州新增二线已架好桥梁,应该是汕头到龙湖北。
此外:图为春运临客本务机转线与到达的K799次。图中0566(临客本务)在转线。下图中的0566却成了K799的机车,有点矛盾。
左边0568是到达的k799,非空调车临客的本务0566转线入库没问题吧?怎么就矛盾了?
内燃线路越来越少……山东净土桃威也活不了太久了……
真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内燃机车是重要的战略资源,比如2008年的雪灾,没有内燃机车,估计光寒冷就能死一批人,最后还不是内燃机车救援的?你能保证不会再有一次雪灾?所以说除非有更好的能源,短时间内内燃机车是不会退役的
http://www.trainnets.com/wp-content/uploads/2018/10/gmsr-old-07.jpg
这张图左边是96型或21型客车吧?当时都有空调客车了为什么还要保留这些车?广梅汕铁路的客车有特殊涂装(全是25g)那个年代就有25g了吗?莫非他们有老绿皮?
新方头东风四也太帅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