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10日。广州钢铁厂铁路。地铁西朗车辆段门前的道口。(E0436)
2013年8月10日。广州钢铁厂铁路。铁路北头的维修车车库。(E0222)
2013年8月10日。广州钢铁厂铁路。铁路北头的维修车车库。(E0225)
2013年8月10日。广州钢铁厂铁路。铁路北头的维修车车库,停着的小型工程车。(E0227)
2013年8月10日。广州钢铁厂铁路。铁路北头的维修车车库,路旁的枕木被野草吞噬。(E0228)
2013年8月10日。广州钢铁厂铁路。铁路上方管线错综交横。(E0231)
2013年8月10日。广州钢铁厂铁路。路面积满了厚厚的灰尘,错综的管线影子与铁轨交错。(E0310)
2013年8月10日。广州钢铁厂铁路。工业站里DF5-1310在休息。(E0316)[/caption]
2013年8月10日。广州钢铁厂铁路。工业站车库旁,还立着一只废弃的水鹤。(E0322)
2013年8月10日。广州钢铁厂铁路。工业站旁的车库,已经封存的JMY380型内燃机车。(E0331)
2013年8月10日。广州钢铁厂铁路。工业站旁的车库,已经封存的JMY380型内燃机车铭牌。(E0332)
2013年8月10日。广州钢铁厂铁路。工业站旁的车库,检修沟积满了水。(E0326)
2013年8月10日。广州钢铁厂铁路。工业站旁的车库,荒废的零件。(E0330)
2013年8月10日。广州钢铁厂铁路。工业站旁的车库办公室,透过院子门口往内看,黑板上仍写有火车司机的操作规范。(E0334)
2013年8月10日。广州钢铁厂铁路。工业站内空空如也,鼎盛时这里停满了运产品的货车。(E0336)
2013年8月10日。广州钢铁厂铁路。轧铁机旁的小车库,这里停满了盛载钢水的铁水车。(E0416)
2013年8月10日。广州钢铁厂铁路。道口的栏杆攀满了野草。(E0233)
2013年8月10日。广州钢铁厂铁路。道口的警示灯被杂草吞没。(E0312)
2013年8月10日。广州钢铁厂铁路。道口警示牌。(E0402)
2013年8月10日。广州钢铁厂铁路。道口的控制开关。特别的“拉灯”开关,通过灯光通知高炉内的信号。(E0305)
2013年8月10日。广州钢铁厂铁路。道口工使用的信号旗,目前只有通往三、五号高炉的道口有人长期值守。(E0420)
2013年8月11日。广州钢铁厂铁路,一名道口工在清理陷入路基的泥灰。(E0533)
2013年8月10日。广州钢铁厂铁路。通往三、四、五号高炉的铁路,已经没有了昔日的繁忙。(E0404)[/caption]
2013年8月10日。广州钢铁厂。停在厂内供人参观的上游型0626号蒸汽机车,原本车身上的彩色油漆已经掉光。(E0430)
2013年8月11日。广州钢铁厂铁路。芳村花园旁的道口。(E0503)
2013年8月11日。广州钢铁厂铁路,芳村花园旁的编组站,一旁工地的工人在桥下乘凉。(E0512)
2013年8月11日。广州钢铁厂铁路,芳村花园旁的编组站,这里是国铁与广钢铁路的交汇处。(E0503)
2013年8月11日。广州钢铁厂铁路,芳村花园旁的编组站。一株植物向钢轨延伸。(E0513)
近日,广州钢铁厂的搬迁再次成为城中话题,大家都希望在未来的规划中可以保留更多的工业遗迹。和许多大型的厂矿国企一样,广钢也有一条属于自己的铁路。
广钢铁路全长约7公里,在1958年9月开工,1959年通车。始于广三铁路的五眼桥乘降所,然后沿着花地河畔一直进入厂区。
从西朗地铁站旁边的道口沿着铁路南行,看到的是一片萧条,杂草随意地在道床上生长,钢轨踏面也变得锈迹斑斑。道口的小黄房子早已无人驻守。车库里停着几台熄火的机车,检修沟里装满了积水,甚至还有着几条小鱼在游动。就在十年前,广钢还用着韵味十足的蒸汽机车,在逐渐淘汰后,其中一台上游型蒸汽机车被保留在了厂内,作为历史的见证。
现在还能看到火车踪影的地方只剩下还在生产的三号、五号炉。装着钢水的火车不时地穿梭于大熔炉与轧铁机之间,站在一旁也能感受到渗出来的热力。但装卸场已没有了昔日的繁忙。不过,广钢铁路还有起着联系地铁和国铁的作用。新到广州的地铁列车,会经联络线进入地铁西朗车辆段。
2013年7月底广州市规委通过的广钢最新方案中,将规划一条长2.9公里、宽140米的广钢工业遗址公园,部分的铁路将得到保留。而北京首钢石景山厂区搬迁后,它的铁路现在已改成观光铁路,市民可以坐在平板车上浏览钢城遗迹。
2003年8月19日。
广州钢铁厂支线介绍(资料来源《广东省志》)
广州钢铁厂位于广州市西南郊的白鹤洞地区,属广州市芳村区管辖。广州钢铁厂铁路专用线是从广三铁路K1+948处五眼桥乘降所出岔,东南向跨越花地河经东□Y至白鹤洞厂区。该专用线是在1958年全国大炼钢铁的形势下,作为广州市的重点工程项目上马的。由广州市组成铁路修建指挥部组织指挥该项工程的修建。
广州铁路局负责该专用线设计,采用一阶段一次定线出图,并担任桥梁、轨道、通信、信号等专业工程的施工。路基土石方及涵渠,由广州市组织附近各县民工及广州市机关干部、学生,采取大兵团作战形式突击施工,施工中先后克服了软土地基上快速填筑路基所造成的路基不稳、下沉、坍塌等重重困难,以及花地河大桥的软土基础的临时加固和架梁问题,自1958年9月开工,历时1年4个月于1959年底建成通车。
该铁路正线长6.96公里,于K3+640处设东□Y工业站,有3股道(含正线)用作路、厂车辆交接,五公里以后进入厂区,设6股装卸线。1967年全线进行大修由广州铁路局第一线路大修队负责施工,更换钢轨,整修路基,更换失效枕木,改善线路平面,增加股道,改善岔群,使运输能力有较大改善。
该线共有钢桥2座196.1米,圬工桥2座35.8米,涵渠15座360.9米,其中花地河桥通车后,发生下沉,于1964年进行了浮筏基础、钢筋混凝土管柱再次加固基础,但由于运量及轴重的不断增大,该桥基础仍不稳定,于1986年使用旋喷桩又一次加固基础,才使该桥稳定下来。
1978年7月广州钢铁厂将该线收回自管,对厂内线路设备,逐年改造扩能,至1987年末,该专用线共有正线7.025公里,增设K0+691.7至K1+188.8处厂路车辆交接所一处,东□Y厂前工业站扩建至4股道。厂内站线增至调车区20股,高炉区10股,废钢区3股,码头区3股,全部正站线计长21.27公里。1987年运量已达164.9万吨。
话说2016年6月去广三铁路石围塘站玩(侵线)的时候,沿着石围塘支线一直往广三正线方向走,在一栋已经荒废的某房屋(抢铁的)旁边看到了一个貌似站台的遗迹。其已经被用来种菜,但是还是可以看出站台边沿的断续白色安全线的。那不会就是三眼桥乘降所吧?旁边的线路很明显拐往南边,可是在一个道口处,水泥路面直接往铁轨上铺,钢轨都被埋住了。如果那条铁路就是广钢铁路的话,它岂不是已经不能通车?那样的话,羊角1号线西朗车辆段旁边的国铁联络线和荒废没什么两样。
是的,个人走过广钢旧线路,很多地方已经堵水泥,很多地方都直接直接拆了铺停车场。话说你那个地方,有可能是五眼桥小站…?
好玩好玩
第一张图能不能提供一下具体的地点?我找了很久都没有找到
DF51310被遗弃在污水上